【旅途的小學校,門 】056 螢橋國小,1943
..
前幾天看到旅行社的文案介紹日本的海上螢火蟲,相當讓我心動。
海螢( みほたる )是一種生活在海洋的甲殼類生物,因為身體內有一種線體會分泌淺藍色黏液,一旦牠受到驚嚇就會把這黏液排放在海中,因之形成了海上的螢火閃爍現象。在東京灣這種螢火現象還被稱作「海上妖精」,而觀賞這海上螢火蟲,點點如豆,拍岸即滅的浪漫,也唯有日本人可以把它轉成一種觀光資源,甚至還蓋了一座海上的公路休息站就真的叫做「海上螢火蟲」。
..
【旅途的小學校,門 】056 螢橋國小,1943
..
前幾天看到旅行社的文案介紹日本的海上螢火蟲,相當讓我心動。
海螢( みほたる )是一種生活在海洋的甲殼類生物,因為身體內有一種線體會分泌淺藍色黏液,一旦牠受到驚嚇就會把這黏液排放在海中,因之形成了海上的螢火閃爍現象。在東京灣這種螢火現象還被稱作「海上妖精」,而觀賞這海上螢火蟲,點點如豆,拍岸即滅的浪漫,也唯有日本人可以把它轉成一種觀光資源,甚至還蓋了一座海上的公路休息站就真的叫做「海上螢火蟲」。
..
# 178 社子國小 1901
.
上次造訪百齡國小時才知道:原來社子島在1964年之前還真的是一座「島」,她是以番子溝和南邊台北土地分離而為真正的「島」,以前往來社子島還要靠社子吊橋來跟士林交通。
要不是1963年的葛樂禮颱風讓社子島泡水裡三天三夜,造成2百多人死亡而肇引了隔年開始的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填平了士林基河路的舊河道還有這分開社子島的番子溝,地貌也不會變成現今的與台北連接的地圖。
..
社子國小,位環河北路和延平北路的交接口,至此環河北路終止,而延平北路則一路前進到社子島終端島頭公園處,形成台北市道路「段數」最高者。
若是從原番仔溝起算社子島的南緣,一路會有葫蘆國小、社子國小和最北端的富安國小,三所「島」上的小學以社子最大,校地3.5公頃大,目前有50班近1300娃口,在這「離島」來看,這樣規模是很大。
..
校門矮柱對展,左柱玉蝶展翅的雕塑下以金底匾寫校名;右側警衛室,前有2002年所鑄大碑立柱,上標校名和校徽,落款是當時市長馬英九先生,原來這是創校百年紀念碑。
入門迎賓道以圓環、石碑隔開沖門,後面的建築是活動中心而不是主校舍,校舍在右側以口字圍繞籃球場,更右才是操場的格局分佈。
門口入門後有高聳大王椰子,甚得我心。
...
學校這邊的社區巷弄非常狹小,行車、會車要有相當的技巧和禮貌,繞了巷弄後終明白這邊娃口盛大的原因,這邊社區老舊,屋況看去多數都是年代久遠,密集而擁擠。
這情況和重陽大橋南側的葫蘆國小週邊大致相同,所以葫蘆小也容納了千餘名娃口。
..
巷弄若非在地人應該會有點方向混亂,特別的是社中街。是日開車從門口西側的小七轉入社中街,一路開就覺得這跟所謂的「台北」落差很大,這社中街就是一個繞圈道路,一直開若不轉彎的話,又會回到東南邊的延平北路,總之,就是在轉圈。
我不信邪又開了一次,這次繞了一個小巷子望北,卻發現都市奇景:竟然會有圓環!
自從建成圓環給拆掉後,台北除了仁愛路好像也沒其他圓環了?不過我眼前就有一個大榕樹圓環,更妙的是這圓環還有遮雨棚的座椅!好妙啊!
更妙的是後來我轉了圓環兩圈後出圓環,五個出口我竟然選到一條叫做「倫等街」的出口,這諧音哏讓我笑了出來,原來我剛剛繞呀繞的不是沒有原因啊。
不過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倫等」並不是我想的諧音,而是小沙丘的意思,因為原來的名字叫「崙頂」啊。可見做學問還是要仔細探查考究才好,避免先入為主的以為。
.
@ 台北士林,延平北路
#174 辛亥國小 1992
.
人生的道路就像是爬山?
美空雲雀有一首歌「人生一路」我很喜歡,曲調活潑、拍子快速熱血,就算聽不懂日文,光是聽不死鳥歌姬之聲配上曲調,就感到滿滿正能量。
..
原本只想去福州山公園拍個視野照,卻不想後來愈走愈遠,乃至最後碰到辛亥國小,真的是人生的道路啊,風景何時出現無法預知。
福州山公園在城市的東南角、辛亥隧道旁,其實旁邊的富陽生態公園比較有名,但是我們這次沒去。
..
從麟光站走到觀景台,平緩步履爬上去大概20分鐘不到。上面一塊木棧平台可瞭望虎山和信義區的高樓天空線、甚至更遠的大屯山脈。
原本拍拍照想下山,卻看到一折幽徑望山奔去,一股探奇的趨力就帶著耐不住停下的腳走過去。
這一走就走到中埔山東峰,後來才知道這是南縱走的一段,中埔山東峰標高137M,沒有找到基石。
...
我喜歡這歌的三段歌詞最後一段,抄錄在此:
「胸に根性の,炎を抱いて,決めたこの道,まっしぐら,明日にかけよう,人生一路,花苦労の,風に咲け。」
念著日文發現還很押韻,歌詞大概意思是:「讓心胸充滿勇氣,懷抱熱忱朝向立志的道路衝下去,一如花朵終將盛開在凜冽風中。」
很多時的低潮,聽這歌曲總有莫名的正能量灌入,雖然他一直笑我總是聽這老扣扣的演歌也不以為意,就像這天後來的道路,我竟然不由得哼唱了這歌。
...
中埔東峰在辛亥隧道上方,正在賞景時,山友告知望另一方去可以越嶺到軍功山往140高地下辛亥路,我一聽大喜,遂健步前行。一路土徑樹蔭走來不辛苦,腦中一直縈繞這歌曲更是驅使步履前行,約莫一小時後,就取世界山莊側看到指標縱走第7段下山,竟然就到辛亥國小後院。
...
我忙不迭繞過圍牆到正門拍照,辛亥國小很年輕,校地1.3餘公頃有12班250多娃,校門在辛亥路巷子斜坡,門是短牆配警衛室,左邊矮牆書校名中英文,門口望去右側校舍,左邊操場,我愛的椰子樹疏列門後。
說到操場,這年才看過學校上媒體,教育局大肆宣傳花了百萬整修新跑道和別緻的「共融式遊樂場」,趕在四月前啟用成了給該校娃們的兒童節禮物,我到訪時還沒完工,也無法目睹情況。
@台北文山,辛亥路
# 173 龍埔國小 2008
.
教過某屆畢業的娃給我電話,因為期末作業想面訪我。
「我想您一定不會拒絕,所以第一個聯絡您......」電話中這樣說。
時間好快,以前這娃子稚嫩的模樣還記得清楚呢,那張淘氣臉、總是愛作弄我的模樣熟悉不過。
聽到他期末要趕不少報告,我跟他說:「你別回台北找我了,找個週三下午我請假去三峽找你吧。」
就這樣,我來到龍埔國小門口,等人。
...
校門廣開,以警衛室為中軸分為左右兩通道,左邊是操場,右邊是以這警衛為端點為圓周、大學路人行道為直徑畫出的半圓,整個右邊直徑部份是以烏瓦長廊形成一個透空的空氣圍離,非常具現代設計感,不愧是新世代學校建築。
校門的左右各有鋼雕構的公共抽象藝術造景。我在校門前等娃的時間駐足端詳這門面良久,這樣的大門對我來說真是新鮮。
看得出右邊的是「LPES」學校英文縮寫的色塊拼貼藝術體,但是左邊那個我就看不出來,龍首?山巒?曲流?
左邊還有石碑上雋「人文、行動、低碳、社群」,看得出是學校的願景符意。
...
學校很大,3.1公頃的校地上目前有54班、千六餘娃,是三峽區14所小學中的第一名。
這樣的規模得力於因台北大學設立而成的三峽大學城特區,單價近百萬的大樓林立,人口大增。市府因此新設兩所小學,另一所北大國小也在不遠的國光街上,這兩所小學年年客滿排隊,真的是招生吸引機,兩校應該只會增班不會減班。
...
後來帶娃跟他同學越河去鶯歌吃阿婆壽司,當然是老師請客還附贈烏伯司機。
從用餐起他們就拿著pad一面訪談一面筆記和錄音,飽食後回校就充當嚮導帶老師在這「北大」逛校賞花、賞景和賞人。
雖然不是第一次來這校園,可是看到自己教過的學生此刻已然長大個成人模樣,心中真是百感交集:人生如寄、歲月如馳,怎當是那年猶在我膝下爬玩的娃呢。
漫步中我問他們走這路叫啥?某娃回說:忘憂路!
大學中取個好名字的路,是啊,期待娃們階段人生開始,該要忘憂!
但我,還是忍不住仰看天空,難免喟嘆。
..
@ 新北三峽,大學路
#172 西寧國小 1960
..
清水,古稱「牛罵頭」,從荷蘭據台始因平埔族一支頭目叫GOUMACH,因稱此地為牛罵社而起,又稱「寓鰲頭」。日人據台後嫌不雅乃取東邊鰲峰山麓清泉改名「清水」。
清水挺大的,東到大肚台地鄰神岡,西邊是網美夕陽照的高美溼地,北鄰大甲溪、南接梧棲,幅員廣闊,有11所小學。
..
不過11小的大小規模落差挺大,市區的清水國小4公頃,千六百娃;但東邊機場兩側的吳厝小和東山小只有0.6和0.9公頃,均只有60口娃左右。西寧小,則是介中,校地3公頃、7百娃。
(西寧國小,台中清水)
學校位在台1線旁的五權東路,校門高低柱,分別以黑色大理石底金字寫校名,暗朱色的石柱顯得典雅,右側同色曲線襯牆有英文校名。從門口看去一條迎賓曲道,右邊操場左校舍,操場前有一隻超大的藍色鯨魚照牆,非常顯眼。
...
我們是要去覓食經過。
五權東路右轉中山路,見到中興街,兩側都是地方美食「米糕」,阿財、王塔、阿泉、榮記、祥裕、高家......還有沒看板的,有選擇困難的人真的很難下手,解套方式大概就如某娃的撒網策略--全都吃它一輪。
我沒那個胃,只好跟他商量多來幾次,別折騰我,分批吃吧。那天因為停車關係就吃了王塔和高家。
(有冷氣,但是門沒關,有差嗎?)
假日王塔人多到要頂太陽排隊,不過我覺得是因為它有停車場的關係才人多。某娃似乎來灶腳熟悉的點好菜,等我停好車過來,米糕已上桌。
#171 長春國小 1959
.
走出電影院,外頭悶著熱,我問他要不要去伊通街吃飯,這邊四平伊通美食挺多。
他突然指著對面說:「這裡怎麼有一所小學!」
不怪他,因為每次都把車停在大同高中那附近,高中的雙拱手白色校門太吸睛咯,以至於他都以為這對面都是高中校園,相信不少人也這樣吧。
..
校門其實挺有童趣,高矮柱配左邊警衛室前面的短襯牆,畫面柔和,整體像極了一幅兒童的畫作。特別是右邊高柱,除了學校全銜高掛外,這柱子的造型在我看來就是一隻藍腹腕龍,漾著汪汪大眼盯著入門的娃們看呢。
他聽我的描述,皺著眉頭說:「怎麼看都覺得那是外星人站崗,然後那短牆上還有一隻紅藍雙色眼的黃色蠑螈......」
我叱說:「怎那沒想像力,你看高柱子是頸子,沿著大門藍色的線條一路過去,就是腕龍的身子,短牆上是尾巴。」
...
其實也不能怪他,學校門面的綠植相當茂密,大樹蓊鬱蒼翠圍繞,某個角度還真把大門遮了;入門後穿堂上有城堡飾景和旋轉時鐘,相當特別,幾棵大王椰子樹還從校舍後面冒頭瞅著呢。
若從東邊走來,給大同高中的校門刻板後,實在會忘記這小學。學校面積1.4公頃,目前有千餘娃,校小人擁擠。
這街廓大概就給長春小和大同高給佔了,不過除了在長春這側外,其他松江、民生、建國的街面都給店家圍著,像是兩所學校頸上的鑲邊串珠。
..
對這街面的記憶,倒是對面三角窗的六福客棧和長春戲院比這長春小來得多。
後來我們在四平街那找了斤餅吃了起來,一面給他說我的回憶。
還叫做長春戲院的年代,這是除了西門町藝術電影院之外唯二可以看到世界各地藝術片的戲院。當時每年舉辦的各種影展,包括金馬國際影展、角川影展、日安巴黎影展.....我和藝術欣賞社團的同好在這邊耗了不少銀子和時間。
瘋狂如社團學長者,還是一次買套票的馬拉松觀影,甚至在六福客棧租了房間,累了就在這休息,補眠後衝回旁邊繼續看,我可沒那狂熱,睡了一晚後精神大耗,還是回校園去。
那個年輕歲月對於藝術的渴望,對日本藝術限制電影的好奇,對法國電影的幻想,全都在這長春戲院圓夢。
...
我徜徉在青春的回憶中,許多電影的畫面一一昨日重現,雖然印象越來越模糊,但白駒似乎未遠。
猛一回頭,瞧他津津有味----不是因我的說古,而是手上的斤餅,我說:「你把我的合菜玳瑁吃光了,你.....豆苗蝦球的蝦也沒留給我!」
他笑嘻嘻的說:「你說的挺精彩啊,我聽著呢,繼續......」
說完,又拿了一張斤餅......
.
@ 台北中山,長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