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松山國小 1898
沿著基隆河右岸騎自行車,這傍晚有夕陽,我們流連了橘色的天空好一會,再上車時夜幕已然降臨,彩虹橋的霓虹亮著迷惑的燈光,橋上人往熙來,或倚或靠,是親子或愛侶,人影在暮色中的剪影雜沓有序,他說:
「不然咱去對面饒河街夜市吃晚餐怎樣?」
我們把車綁在橋下販賣機旁,爬上樓梯過橋去,下橋穿過舊錫口碼頭碑後轉饒河街22巷過去就是燈火輝煌的夜市街。
..
#166 松山國小 1898
沿著基隆河右岸騎自行車,這傍晚有夕陽,我們流連了橘色的天空好一會,再上車時夜幕已然降臨,彩虹橋的霓虹亮著迷惑的燈光,橋上人往熙來,或倚或靠,是親子或愛侶,人影在暮色中的剪影雜沓有序,他說:
「不然咱去對面饒河街夜市吃晚餐怎樣?」
我們把車綁在橋下販賣機旁,爬上樓梯過橋去,下橋穿過舊錫口碼頭碑後轉饒河街22巷過去就是燈火輝煌的夜市街。
..
#165 福安國小 1950
..
從大溪沿台7線望南開車10分鐘,就會在左手邊看到這小學--福安國小。
校門高低柱有橫粱,高柱上標中文全銜校名,橫楣則是英文校名。一路排的圍牆做了遮雨棚,下邊是娃的馬賽克拼圖作品,牆內則是我愛的高高大王椰子,簡單乾淨。
有趣的是:一路百公尺左右的圍牆後才是校門,校門旁有候車亭,前面有斑馬線,紅綠燈一盞,而這時候才有藍色的校名指標,這?學校都已經過去了才有指標是哪招?
...
校地1.2公頃左右,校舍呈L型排於右側,校門入口滿眼操場,瞪眼就是前方司令台。目前有6班百娃,又是一所百人小校。
其實大溪區土地挺大,有14小,不過像是福安這樣百人以下國小就佔了一半,上回到訪的瑞祥小(#107)也是其一,都是校地小,娃口少的一村小學規模。
...
學校前面的路是台7線,又稱北橫公路,一路從這進入復興鄉,再往宜蘭大同,最後到壯圍;沒有北宜高前,北西部往宜蘭,特別是桃園這邊就是靠這條道路聯絡。不過道路進入巴陵後路幅縮減很多,曲折蜿蜒行車要相當謹慎。
學校往南百公尺左右就是兩蔣紀念園區,分別是慈湖和頭寮。不過這天我們不是拜訪這邊,而是續行取大溪花海和富田農場。
(大溪花海農場)
..
兩座農場取經北海道的美瑛拼布花田設計,一大片的植花條狀曲線延展在平緩起伏丘陵上,形成美麗配色的拼布大地花毯,相當吸引眼球和耗盡拍照電池,假日來這邊是人山人海,不管往哪個角度拍都是路人亂入,要想乾淨畫面就得要回家P圖,所以車程耗時、拍照耗時、P圖更是耗時。
#164 垂楊國小 1946
..
聽說我要去嘉義,被家人要求帶福義軒的伴手禮回來:「這是人情世故」我這樣被叮嚀,所以無論如何就得要去店裡採買一些。
咕狗引導我到成功路,車子開到那邊發現:在成功/西門路口的「名店」只不過一個轉角的小店哇,不過門口有排隊的人,更可觀的是,西門路上滿滿的小攤車都掛著「福義軒」,攤子上也滿滿的商品,見我車停下(其實我是要家人下車去買、我去停車),阿珠馬已湊近貼著窗子,用非常親切的台語問:要買胡椒蘇打餅?還是要蛋捲?
後來才知道這些攤子都是所謂的「代買」攤,沒想一個小店竟然捲起了這麼大的商機。
..
轉西門街前我是從垂楊路過去的,這邊就碰到門面長達100公尺的垂楊國小。
校門寬闊氣派非常,左柱搭警衛室,右邊短牆上書校名。右邊過去有天橋,校園內有大王椰子,更霸氣的是那入門迎面的大樓氣宇非凡,山頭壯闊五層樓高,穿堂立柱堂皇若鼎,國旗立於頂,這不就是我刻板印象的縣政府(衙門)印象嗎?
是的,我足足停車在門前端詳很久,直到某娃開窗喚我:「你再晚點,等下要排很久啊!我肚子餓了!」
...
某娃後來買了蘇打餅、檸檬片和蛋捲一批,全是要上貢之用。
我一見:嘿!啥啊,這玩意在咱天龍國新光三越專櫃就有哇,幹麻千里迢迢頂著熱天正午、飢腸轆轆去排隊?真的幹了蠢事!
娃說:這不一樣,這樣表示我們「誠意」十足!
說這話不知是否反話,可我覺得要排隊買這玩意對我來說是浪費時間,我會加點銀子跟外邊的代購攤子買了就跑。
天熱啊!
...
嘉市10小都挺大,校地都在2.1公頃以上,感謝嘉市政府大方。這垂楊小3公頃,26班6百娃,也算是不錯的空間人地比,娃們就讀此校很是寬闊。
學校名來自路名,日據到1980年這路其實是一條大排水溝,一如天龍國的新生南路,溝岸遍植楊柳樹,垂岸楊柳在網路上還找得到老照片的風情,後來水溝加蓋後楊柳不再,路名竟成了紀念名。
...
我早認識路,因某年市長大選,某候選人極思改名,認為垂楊諧音垂陽,意味陰盛陽衰才會造成30年嘉市都是女性市長。
那時見此議題著實覺得荒誕,政治人物做此反智、反教育的示範讓我每每嘆息和無力。相由心生、名由意念,若果真是名當有此「魔力」,那台灣要改名的學校、路名多不可數;況且一人一念,今日你以為如是,他日一改名又要為他人聯想如是,何解?感之就是愚蠢。
@嘉市西區,垂楊路
#163 和美國小 1938
..
車子奔馳在台2濱海公路上,我們要往宜蘭奔去。
我喜歡北濱的風景,一面永遠都有海洋的風景,每次開到這邊總把車窗打開聞聞海洋的氣息,不管外頭的氣溫如何。
這天,天氣晴,炎熱。
..
奇特的,我轉進了龍洞街,豔夏的季節這邊一路是潛水商家,突然我很想去泡泡海水,我把想法告訴他。
「不要,我怕晒黑!」
於是,這樣被斷然拒絕了。
我突然發現不知道何時他已經把頭髮剪短了一些,窗風吹過他略短的髮,掠過我鼻尖除了海洋的味還摻著一抹那熟悉的肖楠洗髮精味道。
車上正放著艾斯特吉芭托的歌曲,她唱著:
「高挑身材,古銅肌膚,青春而甜美,伊帕內瑪的姑娘,搖曳生姿走來......」
我不懂葡萄牙文,但在這巴莎諾瓦的曲調下,車窗映出一大片的湛藍,轉身看他,是略顯蒼白肌膚,想他走路的確是搖曳生姿無誤。
我突然就笑了出來。
他問,笑什麼?
「你的頭髮,很像艾斯特吉芭托......」
...
然後我的車就停在和美國小門口那隻大鯨魚前方,這是路的盡頭了。他驚訝的說:哇!這學校好美啊,來、來、來去看看,你要拍照吧?
我要拍,當然!哪一次不拍?
和美國小,貢寮四小之一,0.65公頃的校地上,目前只剩5班10餘娃,111學年新生更是只有0人。
不過,這學校了不得,他們校本課程的潛水、攀岩訓練可是扎實,每個孩子都得學會這倆基本技能。我們要潛水、浮潛得千里迢迢花銀子請教練,這邊的娃可就免費,令人羨慕。
..
學校還有一座3缸10公尺長的養殖池,全年恆溫,裡面的海洋生物聽說都是家長們下海捕撈到的珍稀海物,提供給娃們飼養研究,相當特殊。
難怪當年學校某校長誇口說:
「這學校有全國最大的游泳池!」
可不,天龍國來的我們所謂的泳池就是方正畫水道、聞著消毒水氣味的經驗;這邊的娃應該沒有這種概念,出了校門,喔,不!從教室望去的廣闊海洋,哪裡不是游泳池啊!下了水都是海洋味覺,什麼是消毒水?
...
聽完我的介紹,他頻頻發羨慕嘆息,面對著龍洞灣展手大聲的對海洋哇哇哇的叫嚷了好幾聲。可惜,拍岸的浪更大聲,巧妙的搭配著他的呼喊,掩蓋了他的聲音,這,就是海洋!
..
和美這校區還有個傳奇故事,變臉!
眼前這校區原本是和美國小的龍洞分班,原來的校本部在台2往南約6公里的金沙灣和美街。後來本部娃數漸少,30年後分班竟轉成本部,本部成了金沙灣分班,後來雖然一度升格分校,不過也在102年廢校走入歷史。
「像不像聊齋的畫皮?」我說。
他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看著我,說我唬爛比較大。
...
其實,不就是滄海桑田的寫照啊!
每次,我經過台2往宜蘭,都要去看看和美,她對我來說就是我心中的伊帕內瑪姑娘:歌詞裡有段:
「他看來十分地憂鬱,他不知該如何把愛告訴她,自己願意為她交付真心。」
竟然成了我內心的小宇宙。
對了,伊帕內瑪還產咖啡呢,喝了好幾磅了。
@新北貢寮,龍洞街
#去年又經過時發現校門有改變了一些這張是多年前的舊照
#162 富安國小 1922
.
這一路我都落後,都處在追趕的狀態,望著前面的人影,忽大忽小,我奮力的踩著踏板,有時逆風、有時順風,有時陽光刺入眼睛,有時汗水跨過眼瞼,刺眼和鹹溼不斷刺激著脆弱的眼球,我想停,我想呼喊他:
「停一下,我想休息了......」
可那小子愈騎愈遠,好一會才又見到他在遠方停下來。我舉手揮了揮,意思是:「你過來!」但他好像誤解我的手勢,手還沒放下呢,他又踩上踏板望前急行。
...
富安國小,社子島上三座小學的最北小學,校地0.6公頃,目前8班約140娃。
校門對稱高矮四短柱,左柱黑底校全銜,右柱金底寫附設幼稚園名銜。
入門階梯上穿堂,上面橫書學校中英文名附以嫩芽裝飾,梯上和入門地上有學校英文FUAN字樣。
門左有一叢黃椰子,長得不算高大,門面的綠植不多。整個校園是一個「口」字,中間操場,雖然面積不大,但是以目前的娃口來看,這樣的腹地算寬敞。
...
門口左裙牆上有兩隻生動的白鷺鷥雕塑,應是這基隆河畔紅樹林常見鳥類,引以為學校幸運物。
比較特別是兩側裙牆上有中英文短詩,右中左英,取自愛因斯坦,中文翻譯是:
「在我們誕生其間的巨大奧秘之前,我們一直都是好奇的孩童。」
好像很有啟發性,可是這第一句的中文,怎麼那麼拗口難懂?這讓我端詳思索良久,左右來回奔跑思考。
...
我一直追他追到社子島頭公園,才看到他好整以暇的在哪邊繞圈圈,一看到我就說:「你怎麼那麼慢?」
我喘都喘不過氣,懶的回他,架好車看旁邊有販賣機,買了飲料解渴,喝了半瓶之後才跟他說:「你也不停下來等我,給你操到半條命都去了,真是的......」
他一把搶過我的飲料,說:「我停下等你時,你不是一直揮手叫我繼續騎嗎?」
果然是誤讀!
...
休息好一會,也沒力氣望大稻埕跑了,決定往回走,不過我們騎延平北路返,想去台北海院前的小七再買飲料。
這延平北路應該是全台段數最高的路,這邊地址是「九段」,從公園堤防下來時,看了門牌寫「延平北路九段333號」,倏然敬佩不已,覺得好像什麼武功的頂峰一樣。
..
@ 台北士林,延平北路
#我試著用我的理解翻譯艾伯特的原文
We never cease to stand like curious children before the great Mystery into which we are born.
我們生在偉大的奧秘之前,永遠要當個好奇寶寶。
#161 鯉魚國小 1921
..
從大湖草莓區沿台3線往南,過栗林國小左轉後就進入了鯉魚潭水庫上游區,這邊是景山溪,續此,公路就沿著水庫邊蜿蜒風景甚好。
...
鯉魚潭,苗栗最大的水庫,根據岸邊資料揭示,她是典型的離槽水庫(就是水庫主壩興建於非集水河川上,所以要以引水渠道引水入主槽蓄水)。完工於1992年底的水庫集水面積有53.45平方公里,提供苗栗、台中北部的民生、灌溉等用水。
台3線沿路有幾處觀景平台可欣賞水庫美姿,不過當看到苗52後務必要右轉,因為台3就此左往內山奔去,不再沿湖前進。
..
苗52一路前行到大壩邊的休息區,這邊有廁所還有路兩邊的各式小攤,壓根這邊是個小市集。停好車我們買了些零食就到大壩區觀賞這獨一無二的鋸齒壩,五個壩齒載滿水溢流時,相當有造型美。
那天難得幸運,看到豐水期的漫流美景。
...
過大壩後就是這附近的打卡熱點,包括第一個叉路轉苗52-3鄉道可以到網美餐廳--天空之城;下個叉路更猛,因為遠近馳名、假日大塞車的龍騰斷橋就是這路。
我們沒有走這兩路,大人說,路小人多,會車都困難,我們繼續走苗52。
我大樂,因為走下去就會經過鯉魚國小。
..
鯉魚國小,校地約1.1公頃,標準小校,學生約40位六班,就位在苗52路邊一個小坡上去,看到左邊教會後斜對面就是校舍了。
校門簡單,雙柱矮牆,左邊邊坡有種一棵,對,就是這麼一棵「小椰子」樹,其實就是檳榔樹。
我和某娃爭論:這校門柱上的是什麼魚?我說此地叫鯉魚潭,自然塑著是「鯉魚」無疑。某娃說怎樣看都覺得是「金魚」,咱就這樣各持己見。
學校呈長條形,左邊是校舍、右邊操場和一座新闢痕新的籃球場,設施都很不錯。
..
後來我們還是轉去勝興車站,要騎舊鐵道上的電動自行車,那玩意我在網路上預約很久了,開通到我去為止都挺火熱。因為一車要坐滿四人,否則要補足票價。咱湊不齊要和陌生人併車,沒想竟然上來一個網紅,他是一路嘎嘎自說自、一路入鏡錄影,讓大人上了一課:
「原來這就是網美喔。」
回來後他這樣說。
..
對了,竹山那邊也有同名國小。
@苗栗三義,鯉魚潭村
#160 照南國小 1942
..
我站在校門口,校門朝東,所以夕陽的光芒直直刺入我觀景窗的視野,星芒還未見,可我眼睛卻是一陣花白,連忙按下快門。
校門高低雙柱,不同於多數校門,這柱子有曲線的變化,看去像是兩朵朝天盛開海芋;門後大樹也對稱兩旁,奇特的是:輝映門柱大小,這樹也是大小相對,巧合乎?
入內穿堂挑高,山頭凜然,不是很氣派卻也不失典雅,校名橫書於方窗下。
難以想像的是:這是竹南最大的小學,娃口近2千,更是有著70班的大校!70耶,這根本是60年代小學才有的規模啊!我心底這樣的崇拜著。
...
我們剛從西海岸過來,本想先去看山佳國小,順帶去看「山佳火車站」,沒想到,是我給這地名誤導,此山佳非比山佳,真正的山佳車站在新北樹林,而且那邊也有山佳國小(尚未到訪),苗栗、樹林相距可是離個70公里遠呢。
後來就拐到台13甲線上,看到照南國小。
...
前一刻,我們還在龍鳳漁港大啖海鮮粥,漁港經過整治改建後,設施不錯。這邊龍江街上有不少家海鮮餐廳,除了可以到現貨採買漁獲到此料理,也可以就點個海味十足的海鮮粥吃飽。
飯後沿著港邊往南走,過了港左堤的圓形廣場轉往南堤防觀景,遇到退潮時,這堤外有一大片的沙灘可以玩小孩、抓海和尚。可惜那時正午,太陽炙烈,我連脫鞋子下海的勇氣也沒有。
..
這邊圓形廣場一路往南有一條綠蔭蔽天的綠光自行車道,非常的避暑親民,假日來時,車流量相當的大,都是親子同遊。
見此景我問某娃有興趣來騎嗎?他看著眼前絡繹不絕的來往,笑著說免了免了、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於是我們驅車往市區奔去。
...
竹南人口約8.7萬,有8所小學,8所小學中卻有兩所--竹南小、照南小,都是人數近2千的大學校。看來因應科學園區的發展,竹南、頭份的小學應該還會有增長的趨勢。
@ 苗栗竹南,光復路
#159 銘傳國小 1954
..
是日我們租了遊拜客,輕車往台大農場,這日是要拜訪農場裡的臺大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就是「磯永吉小屋」。
原先只是看到這日據時期留下的建築很像我小學時候的教室,一條龍的木牆瓦屋、長廊通道,直柱走廊,雖然規模小了點,但跟我記憶中的小學教室渾然相似,遂帶他前去。
..
這邊是目前台灣所產主流蓬萊米的原始研究地,磯永吉、末永仁兩位日籍技師,從日據時期致力研究改良台灣的稻米,最終成功。磯永氏被尊稱為台灣蓬萊米之父,甚至日本戰敗後,他還是少數被特許留在台灣繼續研究的日本人。
這邊就是這段改良米種的博物館,定期有解說人員講述這段農改歷史,每每咀嚼甘甜潤口白飯時,不覺對之感恩。小屋裡有相關資料,還有兩位技師的銅像,值得瞻仰。
...
看完這農場和小屋後,我們轉往鹿鳴廣場,買好咖啡一路順著舟山路順騎,想往捷運口還車回家。
卻不想騎著騎著,益發發現這左側的校舍不似大學建築啊,分明是泛著小學的神情,遂停車看咕狗地圖,才發現這是銘傳國小。
..
學校是紀念台灣近代史人物而命名,校地近1.5公頃,目前22班近六百娃,算是富娃小學。
大門在羅斯福路上,沒有特別的大門意象,就是圍牆挖個開口,直入主建築穿堂,中英校名紅、藍字浮嵌在穿堂上的弧形牆上,沒椰子樹,但校前左側有天橋供學童穿越。
校前的人行道深度不夠,加上相機片幅焦段限制,人來車往,我是跑到前方公車島等了兩個紅燈才避開車陣干擾順利拍好照片,算是一個奇特經驗。
...
劉銘傳對台灣近代的建設、建治都算是肇建人物,所以島內有小學、國中(在基隆)、大學以他為名,獨缺高中沒有;台北市府裡也有一個劉銘傳廳。更有趣的是基隆愛字輩的路名,從一路一直到九路,就是沒有八路(這是歷史政治問題),而成為劉銘傳路,這路一路到底就是銘傳國中,相當有意思。
@台北大安,羅斯福路
#158 屯山國小 1952
..
三月底四月,在滿山遍野追櫻花的人潮湧往陽明山時,他說這邊有另外一種選擇--紫藤花。
於是我們往淡水奔去,台2線北往過淡水後往三芝,到大屯國小斜對面轉北5,停車,見到石頭厝路標後前進不遠就看到右邊滿手的紫色花園。
...
屯山國小,約1.6公頃大,目前六班60餘娃,位於台2線路邊,校門是三朵海芋花型倒三角形柱,右到左依序是中、大、小的列柱,相當特殊。
校名直書在中間大朵花上,中柱上則是英文名。門口綠植充分,蒲葵、福木、雀榕等樹妝點綠意無限。
學校內校舍的名稱也挺別緻:觀山、得月、長虹,完全的風景寫實,觀大屯、得曉月、嘯長虹,不似一般小學的大樓以學習或是人名的命名。
..
這紫藤花園主人有兩處農場,另外一處在不遠處的天元宮附近,面積更大。紫藤花需要架棚賞似垂髫之花姿,仰頭看垂下長條的花,逆光下相當的美,讓我快門按個不停。
他帶來了手沖器具,我們就在花間藤下手沖豔夏花荔,這咖啡果香十足,我笑說:
「這當下還是暮春,荔枝也要等端午左右才會上市,此刻飲此品,名實不符不是?」
我實則喜歡這種果香、花香具載的風味,特別是在花下,陽光透過枝條搖曳的灑洩在人影之間的風情,特美。
他說:「是沒錯,但是可以想成是準備迎接夏天來臨時的提前部署怎樣?」
我一聽難免狂笑幾聲,卻引來路人側目,一時感到有點尷尬了。
@新北淡水,淡金路
#157 照門國小 1917
..
閱過孤帆三部曲之後,照例尋訪作家故里。
是夏,訪吳濁流故居,新埔至德堂。這是標準客家三隴伙房,目前也是新竹文學館,館舍修繕保存良好。
新龍路310巷口有石碑和指標指示前方是吳濁流步道和伙房方向,雖然指標略嫌小,但路邊就可見到水田中的伙房。
入口的路狹小,車輛不宜通行,步行進入可以。屋裡陳列吳老的相關書籍、解說創作背景;建築甚美令人流連。
前後水田,取金穗垂頭時節或是綠苗映雲之時,都有不同村居之美,步道沒有特別的指示,就是繞著伙房外圍的田間小徑,發思古幽情的文青散策。
..
照門國小校地約1.6公頃,目前有100娃六個班,校地算是大。校門雙柱,兩側矮牆圍繞,校內有成列高聳椰子樹。
學校在吳老故居越溪之北,這邊算是高地,所以校門路邊可以遠眺對面山丘,景觀開闊。
新埔是一個純樸小鎮,人口也不太多,3萬出頭卻有9所小學,甚奇。
照門是此地名,取照鏡和石門二村的合稱。「照鏡」應是有水塘如鏡,照映天光;「石門」則是該地山勢如門而來。
這邊路景優雅,兩旁小丘山林和水田,配以霄裡溪流過,一片山光水色,景色至美。來過這邊造訪幾所小學,每次都覺得這邊很適合恬靜慢活,筆耕農耘的好風水。
有動心!
@新竹新埔,照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