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旅途的小學校,門 】056 螢橋國小,1943

..

前幾天看到旅行社的文案介紹日本的海上螢火蟲,相當讓我心動。

海螢( みほたる )是一種生活在海洋的甲殼類生物,因為身體內有一種線體會分泌淺藍色黏液,一旦牠受到驚嚇就會把這黏液排放在海中,因之形成了海上的螢火閃爍現象。在東京灣這種螢火現象還被稱作「海上妖精」,而觀賞這海上螢火蟲,點點如豆,拍岸即滅的浪漫,也唯有日本人可以把它轉成一種觀光資源,甚至還蓋了一座海上的公路休息站就真的叫做「海上螢火蟲」。

..

螢火蟲是我小時候的玩伴。

夏日在鄉下的院子,真是如詩句所云「輕羅小扇撲流螢」,那時環境優質、光害也少的鄉下,螢火如星相互輝映,小孩哪個不玩螢火蟲?雖然大人恐嚇說抓螢火蟲會臭手,但怎會在意,一個鐵罐子、小袋子,夜夜都是抓螢火蟲把玩。我聽完老師說「鑿壁螢囊」的勤學故事後,當晚就抓了上百隻螢,關了燈和弟弟體驗這種刻苦,終是發現這冷光根本無法看書啊,要得見書上字跡,得要抓幾百隻才夠。

..

那次和他騎車跑河濱車道,車過馬場町之後他開始嚷嚷不騎了,累、睏啥的,只好在中正河濱公園牽車上堤防下詔安街巷子,打算去還車搭捷運,沒想迎面就是螢橋國小

這堤防的天橋後來才知道是網紅打卡的「」,剛上漆時不少人會跑這邊的詔安街巷子端由下往上拍,在ig上輸入「彩虹階梯」,會看到一票少年人在梯前搔首弄姿的照片,彩虹梯配上藍天白雲,廣角拍去煞是好看。

螢橋02.JPG

(彩虹天橋,由詔安街巷子往上看全貌,相當高陡)

只是我來時亮漆已然褪色,就沒那個驚豔。

這天橋坡度很大,牽著車下來煞車不可放,走來著實可怕帶驚險,相當刺激,當天還有年輕跑酷者,一路由上邊滑滑板下溜,看得我驚心、呼叫連連。

螢橋03.JPG

(彩虹天橋,由下往上看)

螢橋04.JPG

(彩虹天橋,由上往下看,這坡度很可怕吧,前方紅屋頂就是螢橋國小)

..

下梯後直走就是螢橋國小,這迎面來的一大面牆是綠植披竹籬,甚為寫意。接著是藍牆的警衛室,更前就雙短柱配襯牆的大門,中英校名浮雕於牆上,左柱前配以大樹雕塑,又襯牆上有兩隻超大螢火蟲雕塑,整個門面就是寫意的校名意象。

螢橋18.JPG

(螢橋國小校門,襯牆上柱頭有兩隻螢火蟲)

入門後兩旁蓊鬱蒼翠,植樹豐富,我愛的大王椰子、黃椰子錯落前庭,而右側竟然天成為一道綠蔭廊道;穿堂前四柱模擬樹幹彩繪有昆蟲,蝴蝶、蜻蜓、金龜子和鍬形蟲躍然生動於前。

螢橋05.JPG

(校門右側的林蔭曲道)

螢橋07.JPG

(穿堂四柱的昆蟲寫意)

更妙的是一回頭望向校門右邊襯牆,柱頭上那兩隻螢火蟲的腹部六足栩栩如生,某娃叫狀直說:「這螢火蟲肚子看來還挺像小強耶。」我搖搖頭說他挺不會比喻。

螢橋22.JPG

(回望校門上的螢火蟲腹部,也做得生動)

..

校舍建築是標準前期的回字設計,操場在中間,鋪設彩虹跑六跑道(後來已翻修成全藍色)、中間是兩座PU鋪面球場,全校面積約2.5公頃,目前有20班5百餘娃,這規模在中正區八小中算是略小,只比忠義、忠孝多點娃,但校地面積卻是此區最大,所以這樣人/地比算是寬敞了。

螢橋08.JPG

(校園東隅的小菜園,真的是採菜東籬下)

螢橋09.JPG

(校園裡的孔夫子雕像,此像和藹的慈祥貌)

剛開始我繞了學校一圈,發現這學校挺多校門,詔安街這邊就有兩個大門,往前右轉泉州街又有托嬰中心、停車場大門,續前右轉汀州路,會見到標示後側門的古樸磨石子門,往前圍牆另一側則有幼兒園的楔形柱頭門;往前轉6巷雖然沒有門,但一轉詔安街轉角標示生態博物館的大樓前,又見一扇大門,整整七扇門真的是破了我行旅小學的紀錄。

在汀州路邊的兩扇門之前的圍牆讓我駐足賞景良久,這牆面根本就是一幀四季彩畫,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賞景、拍照、撲螢......每一段都是一個畫面、一個故事,令人讚嘆。

螢橋20.JPG

(汀州路的圍牆是一長列的彩繪牆,充滿故事性)

螢橋21.JPG

(生動的彩繪牆)

...

我在這邊流連甚久,某娃喊餓,剛好遙望泉州街對面有人排隊,過街去一瞧是現烤香腸,香味誘人就跟著大夥排隊,看某娃垂涎模樣真好笑。

螢橋10.JPG

(學校泉州街側對面的黃家香腸)

我則是發現旁邊斑駁白牆後有一批老樹、老建築,紅色大門寫豐年新村,一查原來是眷村,見門口微開有人,遂禮貌詢問可以參觀否,小姊姊說可以後引我入裡。只見樹木森然、建築整齊卻蕭然,小姐姐說這邊還有住人,不過多數已經沒有人了,而且政府正要收回,我拍了些照片後道謝離開。

螢橋11.JPG

(豐年新村裡面)

回到排隊處,某娃告訴我這烤香腸攤是有星星的黃家香腸。某娃正好排到,買了三根,一根35元算有點小貴,但熱騰騰入口後發現爽口入味,還想再跟他要一根時,只見他已然開吃第二根了。

...

我看地圖上發現這附近古稱崁頂,算是天龍國老社區,於是騎著遊拜客順詔安街往西,一路繞巷子轉來轉去,看到不少有趣的景點。

像是藏在巷子裡面、不見天日的龍口市場(這跟龍口米粉有關嗎?)、外型像是廟的福安兒童服務中心,後來才知道這是蔡萬春家廟,後來捐出當服務中心,門口兩尊銅像說明了這是蔡家發跡所在,左側就是蔡紅半身像,福安是他的字,他就是當今國內兩大財團--國泰、富邦的始祖;中心的右側則是百年歷史的永義宮......更不用說巷子裡有許多古老的建築景觀,就這樣我倆一路騎到南機場忠義國小,轉萬華車站回北車搭捷運回家。

螢橋12.JPG

(龍口市場,來時已經打烊,裡面巷子都加蓋頂棚,不見天日)

螢橋13.JPG

(福安兒童服務中心,蔡家的發跡所)

螢橋14.JPG

(百年崁頂永義宮)

...

回家後我馬上去找螢橋歷史,沒辦法,這學校的名字太美,又牽引、輝映著我小時候撲螢的情境。

這一查之下,才知道在學校東北方於日據時代真的有一溝渠,溝渠上真的有一座橋就叫做「螢橋」,而此灌溉溝渠和螢橋原來都跟瑠公圳有關。

螢橋15.jpg

(日據時期的螢橋,看得出是木造板橋,取材網路照片)

話說清乾隆期的郭錫塯先生花了21年時間,在新店青潭引水設圳,經大坪林、景美到公館,至此水分三路灌溉當時的臺北盆地,其中有一條往西走,大致就是沿著今日汀州路、水源路一路西行到今日雙園抽水站注入新店溪,這條全長約2.5公里長的渠道灌溉新店溪北側的農田,也造就幾座跨越溝渠的橋樑,其中有一座就是「螢橋」。

螢橋01.JPG

(螢橋國小與古螢橋的相對位置,google地圖繪製)

螢橋16.jpg

(美軍空照圖螢橋位置,取材網路照片)

找尋日據時代的城市地圖,還可以看到圖上標示的灌溉渠路和沒有標示名稱的螢橋,比對現在的地圖後發現這座大約不到10公尺長的小木橋,就在現在的廈門街25巷與14巷之間。

得到這訊息後我立即驅車前往探查拍照,這邊目前剛好劃上長長的黃網區,這正是當年螢橋舊址。

螢橋17.JPG

(現在的螢橋位置,大約就是這黃網區所在,由廈門街14巷往北拍攝,25巷在右側金前美甲側往右是當年灌溉渠位置)

日人習俗在春末夏初螢火蟲爆發之時補螢觀賞,是謂「螢狩祭」,而螢橋此處當然蔓草蓬生,就是螢火蟲的繁生寶地,乃成為當時螢狩聖地。

..

螢橋國小成立初叫川端國民學校,因為當地是川端町所在,過螢橋北邊是佐久間町,螢橋是當時交通兩地的重要橋樑。後至光復後的民國36年(1947)國府接收後才改名為今日名稱,以今應古,這螢橋二字想來是浪漫許多。

@台北中正,詔安街

#謹以此文致獻莊 校長訪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ll4ms 的頭像
    dill4ms

    然後呢?黑咖啡嗎?......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