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嵌腳國小 1968
新北萬里區轄幅甚大,但是人口只有2萬,目前區內有五所小學,除了萬里小有250餘人外,餘四校,野柳小70餘人,剩下三所,大鵬、大坪和這崁腳,都不足40人,實在是有被廢校之慮。
崁腳小校地0.77公頃,站在校門口大概就可以看盡全校,就是這一條龍雙層校舍和前面的操場。其實這不是原本校門,那是位在校區駁崁下,階梯上樓到操場,拱門撐起,甚是古典。
學校位在北28線(萬崁路)上,這道路是連接萬里、風櫃嘴、五指山到汐止,沿著五指山系一路蜿蜒而下,它有28-1和28-2兩條鄉道等級道路,當天就是從風櫃嘴一路下山,山路雖然蜿蜒,但是風景不錯,夏天來時更有股清涼之風。
學校娃口不到40,但是近年來發展許多主題課程,規劃了自然生態教材園區,分為昆蟲展示、蝴蝶網室、蜜源植物區、蝴蝶食草區、田園教學區、溼地生態教學池、崁腳自然生態步道等七區,除了提供生態教學外,更是新北的假日特色遊學學校之一。
@新北萬里,嵌腳里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旅讀小學 (280)
- Nov 06 Wed 2024 21:11
#370,嵌腳國小,1968|新北萬里|崁腳的迷你小學|假日特色遊學小學
- Nov 04 Mon 2024 21:25
#369,福基國小,1942|苗栗公館|紅棗產地台地獨大|福樂麵館清爽乾麵
#369 福基國小 1942
離開被廢校,正在拆除的福德國小,返途中老爸說這邊還有一座小學,那邊村子人口多,學校應該不會被廢校,問我去看看否?我毫不猶豫要去,也正好順著這台6線往西大約3公里多就到了。
自從台72東西快速通車後,往返海線後龍經苗栗與大湖、獅潭等內山鄉鎮,這聯繫已經不那麼需要台6了,這邊開起來順暢多了,沒幾分鐘就到福基村,在導航引導的路口猶豫要不要轉爬上去,實在是因為那路,真的好窄,正擔心這會車怎解決時,老爸說,不然就往前開會看到陸橋,在那邊銳角的迴轉另外的路也可以進去學校。
果然一個轉彎後看到陸橋,上面還標示「福基國小陸橋」,果然是一個銳角交叉道,右轉後直行小坡上就看到學校。
- Oct 31 Thu 2024 23:46
#368,建國國小,1990|苗栗頭份|人口淨成長區|拜科學園區成立|頭份的大校
#368 建國國小 1990
.
頭份地區目前人口已經突破10萬人,在苗栗縣這傳統三級產業並不太發展的縣市中的城市,算是突破一個紅利線,所以頭份地區的國小目前已經達到12所之多,加上旁鄰的竹南鎮,人口也突破9萬,小學也有8所,這雙子城近20萬的人口,已經足以支撐一個中型城市規模了,加之都市的中心極效應,相信這人口淨成長的趨勢無可疑問。
這得要歸功於1999年後竹南、頭份的大埔科學園區設立,特別是這種科技業的外來新住民移入,多半是年輕生育率高、且屬於相對較高收入群,不但讓區域內房價節節高攀,更是讓學校每每額滿,成了近年少子化減班、廢校的反潮流。
學校位在高速公路交流道附近,下了頭份交流道往頭份市區後第一個紅綠燈右轉進來就是建國路,學校在這路邊,區邊雖然不算鬧區,但是相對的也是生活機能優良的區段。
校地面積有2.35公頃,1300多娃,校地街廓一體且方正。校門以左右層次牆代柱,左右對開滑門為門面。左邊牆上方正框有學校校名,兩旁有我喜歡的椰子樹列木。說樹木,校門很特別還有左右對稱康榔樹,就在兩牆邊,甚是特殊,此外,沿正面牆另外還有高大的木棉樹,上一次來時看到的橘紅天空彩繪,甚是賞心悅目。
- Oct 31 Thu 2024 23:05
#367,三層國小,1967|2011廢校|嘉義中埔,三層村|廢校且外租場地的小學
#367 三層國小 1967-2011(廢)
.
這時已經在中埔的山區了,已經過了沄水,這次計畫走台3繞到曾文水庫區再轉去台南,看了咕狗地圖的規劃,發現這樣會多延遲3個小時才會到!
我想冒個險,盤算著這樣跑可以多看的幾所小學,但沒想民宿主人電話追來,跟我說那晚住宿的地方有廟會可能會管制車輛,所以若我太晚到的話要把車停到外圍再過去。
果然計畫趕不上變化,馬上回頭,再規劃一條「捷徑」,過了沄水國小馬上左轉走142縣道,再轉一條很小的139鄉道切西瓜走去。
這一路,果然很小的路,也讓我遇到這所廢校,喔!其實是收了兩所廢校。
..
三層國小,是同仁國小在民國56設立的分校,前面所說的沄水國小其實也是同仁小原先的分班轉分校再獨立的。
學校在三層崎村,這一路真的是好山好水好清靜,因為沿路看到的是樹還是樹,而且多半是果樹,除了高聳的「小椰子」樹(檳榔樹)讓我一直處於很「嗨」的精神狀態外,看得最多的樹種就是香蕉樹,沿路一叢叢、一片片的大葉子樹都是香蕉樹。
這樣一路心曠神怡,我還放了DEJA VU(頭文字D的主題曲)助興,沒有車的鄉道彎道雖然不是甩尾飆車,但是彎道貼中線也是挺需要技巧。
而且,這一路的風景就是DEJA VU,一幕一幕出現又反覆,眼前一個彎過去又是一個彎,一片香蕉園經過又是一片香蕉園,讓人快要瘋掉的既視感,沒完沒了卻又是奇妙的興奮。
..
學校在2011年廢去,我把車停在校門對面,見校門沒關就勇敢的進門去拍照。
校舍大致保存良好,一入門右側草地有渾身綠色的孔子像盯著我,想來多年沒人打理上油弒亮,這身夫子已經長滿銅綠,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綠色的孔子,而且,孔子前方還長了一顆結實累累的木瓜樹呢,這景,真的別緻。
入穿堂後就見到操場,不過雜草及膝,甚至有一角已經變成了菜園,單槓還成瓜棚,洗手臺前白磁花台也長滿芋頭。
我見到有人在教室進出,於是和他聊起,他說和同事倆是縣府派來這做地質測量,學校目前狀況如何不知道,因為也是第一次來,但他聽說之前有租給某宗教團體用作禪修地方。
我上網一找果然找到,這邊在2017年前有租給大般若寺教育基金會當作禪修園地無誤,在臉書上還有他在這邊辦理活動的相關訊息、照片,只不過在2018年5月後就嘎然而止。
..
校門口停了一輛車讓我沒法拍照,剛好那兩位出來,很幫忙的移了車完美了我的觀景窗,我跟他們道謝後,續往白河前進。
這一進往,又遇到另外一家廢校--崎內國小。
這又是另話。
@嘉義中埔,三層村
- Oct 31 Thu 2024 23:00
#366,清水國小,1966|新竹新埔,清水里|115縣道邊的小小學校
#366 清水國小 1966
.
115縣道很大但也很蜿蜒,沿路水田、小山林不少,家屋也不怎麼多,連接著楊梅和芎林,沒有路名,地圖上稱為楊梅芎林道路,學校在一個小坡上。
在紅綠燈口可以看到冒出灌木叢上的數株椰子樹,像是招搖著手臂揮舞跟我說:
「來呀,這邊有學校喔!」
路口三樓的樓房,一旁是菜園,上坡的路口完全沒有學校指標,只有一個黃色大看板寫著「元聖宮」,這一往坡上瞧瞧,雙柱就低調的站在坡上。
左右雙柱站在路兩邊若門神,低調得讓人忽視,就是水泥柱樁,左柱校名陰刻墨字在白色大理石上,年代久遠褪色,雖然上面有新的金銘校名,但仍顯古樸。柱頭是一位手持鋤頭執斗笠的開朗笑口小農夫。
右柱一樣低調,一樣材質大理石上刻竣工日期,可一看上頭標示民國62年,查訪校史這年已經是改制兩年後才有這校門。是的,在成立學校時還是照門國小的分班,兩年後升格為分校,再越三載才成小學格。
.
上坡後入門有一兩段階梯,第一段階梯後一平台有小圓環,內有國父半身銅像,底座寫「天下為公」。繞過圓環續上第二段階梯才入學校迎賓穿堂,門楣上以木條嵌上學校金名。
剛剛在路上看到的十數株椰子樹大概有十株橫列在階梯邊,上了二段階後有七、八株橫列校舍前,和龍柏相間種植。
入門後就是長長的通廊,校舍呈現「工」字形,上長下短,就靠這長廊連接直通後面的操場。
其實學校附近家屋也沒幾戶,應該說這邊叫清水社區並不是像南部村落那樣的集村型,而是散布在這115縣道的兩邊呈星羅分佈。學校目前只有31娃、六個班,真的是迷你,校地更迷你,只有0.5公頃大,說真的,在這小山丘上能勉強開出這樣的面積其實也不容易了。
.
校旁的路可以開到後面山區,路很小不易會車,一路都是山林、田野,或荒地、或農場,野味盎然,在這邊流連真有種荷鋤南山的鄉居味道,怎個悠閒可說。
@新竹新埔,清水里
- Oct 31 Thu 2024 22:53
#365,有木國小,1965|新北三峽,有木里|熊空的幽靜|
#365 有木國小 1965
.
當我在地圖上看到有個地方叫「熊空」時是非常的興奮,熊空!當然,台灣黑熊幾乎給狩獵成快瀕臨滅絕的物種。
根據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專家統計,目前野生熊族約2至6百頭,這數量遠低於國際濱危物種需要2千隻的下限;而且依據野外調查,黑熊目前多數活動在國家公園和高山保育區,新北這地方真的熊跡空空。
那日輕裝出發,我是走109市道從三峽竹崙端進入,要進入熊空也可以從南邊114市道往北走,總之就是繞一個大O型。
我沒有特別計算車上的行車里程,根據咕狗的計算,這段路大概就是20多K,不停車休息要1小時左右。
.
有木國小在114市道邊,這條路也是通往滿月圓要道,而學校就是我這次熊空探險的終點。
沿著路邊階梯往上爬數十階,這邊開始就是林木高聳列於兩旁做歡迎狀。
校門ㄇ型單進,門楣上金字校名,鐵門上有V形飾條捧著校徽。
校地1.28公頃,目前80餘娃六班編制。校園整個在林木包圍中,不只是校區森林化,她也曾是有名的森林國小濫觴學校之一。
直到目前,學校還是持續著許多特色課程,包括攀岩、攀樹、溪流體驗(學校特別聲明不是溯溪)、走溪、藍染、賞螢、木工等十大項目的體驗課程。
這些課程以體驗、發現學習為主軸,強調參與的高度主動學習為要件,我覺得這種探索式的發現學習對許多娃的好奇心開展有非常好的學習效能,很樂見學校繼續持續下去。
.
其實有不少濱危學校採取類似有木小的作法,以大學區的方式招生,讓認同這類教學的家長帶娃入學加入學習行列,只是到目前為止,許多學校都在辦了一段時間後收攤消失,原因很多,但著實可惜。
.
竹崙路一路開進山裡,這條路的前半段我不陌生,來過幾次,這次是第一次深入山林。
路是愈開愈小,甚至幾度都懷疑往前還有路嗎?因為兩旁的高聳蔽天杉木讓我懷疑是不是誤入叢林,加上導航以前常出錯,猶豫中又不甘心掉頭,就硬著頭皮往前了。
這樣彎轉迂迴許多的大彎小彎,一路不見人家、更甭說會車,後視鏡上永遠都是退去的杉木,上坡、下坡後終於到達上面台灣農林公司所屬的農場。
這邊就是一座小木屋,提供了當地一些農產品和簡易的餐點,當然茶葉商品不可少。越過馬路對面有一座廣大的木棧平台,可遠眺前方遠山。
我們在這邊稍停留,莫名的買了一堆東西後連忙開車逃開,順著這路又再開了半小時。這邊的路一如剛剛上來的路,林木蒼鬱,兩岸鳥鳴不斷、遮蔽天空的樹冠忽隱忽現,很有侏儸紀的野趣。
這樣又是一段不算短的彎曲蜿蜒,和前段不一樣的是這邊多半是下坡,甚至有幾段險降坡開起來讓人覺得有點心驚。
直到開到前方的大道後,總算是回到比較文明的地域了。而這一路上他查了這邊為何叫「熊空」的說法。
他逐一念給我聽,一是平埔族的發音,二是「空」其實「硿」,也就是「洞」的意思,所以熊硿就是有很多熊的巢穴(果然以前很多熊);最後,就是真如我想的,原來很多熊現在熊都給獵光了的意思。
哪一個才是正確的?目前還不得解。
@新北三峽,有木里
- Oct 31 Thu 2024 22:43
#364,大里國小,1964|宜蘭頭城,濱海路|眺望龜山島的濱海國小
#364 大里國小 1964
.
寒假開始病一場後,突然想到這個海濱小學,也不知是否夢中召喚還是困病悶結,那日陰天絲雨,寒流的尾巴還在盤旋,竟二話不說逕往北海岸開車過去。
繞過三貂角後一看到龜山島,天空竟然開朗有晴,遠遠的龜山島還有一朵雲圍著當圍巾,一路碧海藍天就到大里國小。
學校目前還是在工地,鷹架、護網圍繞著,工地內人聲雜沓,工具聲匡當匡當響。從前的風雨跑道操場現在也是堆滿棧板、停滿車,不過學校的雛型略見,聽旁邊居民說,今年底(2024)學校就會重新開張。
.
學校原有校地相當小,只有0.41公頃,目前有52娃、6個班,不過因為校舍在2022年拆除,這兩年學籍娃都在南邊的大溪國小就讀。
校地其實是旁邊慶雲宮(天公廟)產,50年前廟方慷慨將舊址的廟地捐興成學,為一方美談;50年後學校在2016年被評定為耐震不佳危樓拆除重建,廟方更大方的也將風雨操場和停車場一區全捐給學校。
.
我認識大里小20年以上,是的,緣由是草嶺古道,從福隆到大里,或是從大里衝福隆,當年除了在天公廟駐足外,有一條出口就在學校後門側,也多次在校園流連。
這邊風景甚好,大樹下涼意遮蔭,遠望龜山島,也可以看火車南來北往,實在是越嶺後一塊輕鬆休憩地。
學校曾經瀕危廢校,某年甚至全校只20餘娃,新生不到5位。這大里地區地處一個尷尬的區域,前不著村後無店,距離頭城鬧區外圍開車都要40分鐘以上,更遑論整個東北角都是散村聚落,經濟全都是一級產業,導致年輕一代大量外流到都市謀生,這一走一定把娃都帶走,怎會有娃留下?
後來學校引進許多教學資源,像是清大、台積電、教育部的補助資源發展校本課程,更是進行早七晚七教學,全校不分年級都是五天全日制上課,校方更是購車接送小娃,這樣解決了家長遠程接送不便,又照顧到娃們的閱讀等能力,學生才漸漸回流,甚至吸引了頭城許多因為家庭因素而越區就讀的娃們。
.
我停好車沿著工地外圍走一圈,學校依山面海,像是一個圈環抱著中庭的三樓建築,臨濱海路側還有一個非常大的觀海平台,可以想像落成之後定是一座美麗的校園,讓我很想在那觀海大平台吹海風、喝咖啡、搬張躺椅晒月光。
據報載,因應學校地處偏僻,新建校舍後來還變更設計加了五間教師宿舍,讓老師不用奔波往來,看來這花費1億2800多萬的新建校舍,未來有一番新意可期,而且依據台灣家長的習性,將來娃口一定會增多,嗯!新學校嘛!
.
末了,我還順著路走去天公廟祈福,祈禱學校順利完工,好讓更多娃們早點回來。也去對面的大里車站逛逛,看看海景、看看火車快速通過有龜山島的海景。
.
這日真好,看多了廢校心底總是悶氣哀傷騰不開,這會兒見證一個即將誕生的新大里小,快樂多了!
@宜蘭頭城,濱海路
- Oct 31 Thu 2024 22:34
#363,後埔國小,1952|雲林土庫|後埔里|小村邊若星光的小學
#363 後埔國小 1952
.
離開虎尾後下一站往褒忠鄉,沿著158縣道西奔,在大屯之後接後埔,再接馬光,這幾個小村鎮就像是在雲嘉南平原廣陌千里的田園上的星光,聚集有著村鎮雛型的小鎮,相當的悠閒適意。
.
後埔整個街市是沿著雲99鄉道南北分佈,後埔小就在這南北狹長的集村南側。整個校園1.42公頃,140娃8班,也算是百人小學行列。
校門前望去整個門面是七彩耀眼,入門後的雙層校舍設計了彩虹色塊的遮陽板,乍看彷彿就是攤開一大盒48色色鉛筆的視動感。
校門更是精彩,低矮卻有透視和設計感。右邊是有層次的彩色波濤,三層之後推起最後邊白色的城牆為右邊牆;左牆不搞層次,而是以幾何圖折彎角形成空間壓縮,上面以木條節制,金色的中英、文校名掛著,似乎不那麼顯眼又難以忽視。牆末端再一折,牆上有小娃的陶飾,童趣滿滿。
兩牆之間一中柱,將大門分為大、小二進,入門後迎接的小圓環內的孔夫子立像,擺足了教育架式。兩側是大草坪和停車場,左邊邊還有六角涼亭和動物雕像,這類元素在中南部的小學校中幾乎成為校園的標配。
校舍呈短腳L狀,過穿堂後就是操場,這是和校舍垂直的操場,所以整個校園也呈像L形,挺有趣。校園植樹尚可,不過我要的椰子樹倒是有幾株,裝飾了光潔的天空線。
.
學校這附近就是一條鄉街,樸實而寧靜,沒有高聳的樓房,只有鄉下的瓦屋,頂多就雙層樓平房,一路走下去就是瓦屋、三合院、老樹等等。
不過老街也有新生,像是許多牆面多了彩繪的裝飾,說到這,後埔小的校門兩側也有卡通造型的12生肖圓形牌,非常可愛。
.
這邊只是個過境,旅行時間允許下的一段休息站,收錄了這樣豐富色彩的校門,覺得不虛此行。
@雲林土庫,後埔里
- Oct 31 Thu 2024 22:29
#362,輔大聖心附小,1962|基隆中山|西定路|耶穌聖心堂|天主教私立小學
#362 輔大聖心附小 1962
.
談到國民教育,絕對不能忽略私立小學,這天路過的學校就是有名的輔大聖心高中附小,這是基隆第一所私立小學。
學校在基隆市西定路,這邊屬於基隆的老市區,街道甚窄,兩旁霓虹遮天,屋宇比鄰接壤不絕,乍看學校也是高樓聳天,遠遠就可以看到校舍上大大的藍色「輔大聖心高級中學」及三角紅心十字校徽,旁邊小字標聖心小學和聖心幼稚園,樓高過附近家屋,實在很難不看到。
校門ㄇ狀雙柱高門楣雙進,上有金字學校全銜,是董事長劉振忠總主教落款,大塊灰底拼貼格挑高兩層樓,相當氣派高挺;左襯牆黑字校名中英文,旁邊另有開一推式側門。
.
再左邊則是耶穌聖心堂,立面也是很有看頭。這聖心堂原在更進市區的安一路100巷內,當地傳說是鬼屋無人問津,時姚宗鑑神父租用後於1962年創設幼稚園,隔年取得現址後遷入,到1965年申請成立小學而完備。
2009年輔大董事會同意合併,2012更名為輔大聖心國民小學,2019年小學、幼稚園併入高中部成為附屬學校,至此學校定位、名稱底定。
..
我原先不知道基隆有這麼一所學校,甚至一度還和台北的靜心搞混,要不是在網路上看過一張照片,上面是「嚴禁高中生逗弄小學生」告示,讓我大起好奇知心,他告訴我這是輔大聖心的圖,因此才認識她。
學校校地3.98公頃(不過這是國高中、國小、幼兒園一起算,小學部不詳),娃9百多24班規模,算是相當大的國小。
學校在曾子寮山麓,距離基隆地標的虎仔山也很近,上回去看太平國小廢校時,幾度也想順路去看看,卻是轉錯路口上了西定高架,高架道隔音牆高,兩旁屋宇也高,所以連學校的屋頂都沒瞧見,這會專程來,才得一見芳容。
@基隆中山,西定路
- Oct 30 Wed 2024 16:03
#361,虎尾國小,1918|雲林虎尾|日式建築湧翠閣|虎尾夜市好多人
#361 虎尾國小 1918
.
追尋台灣日式舊建築的旅程安排到虎尾,這次我們要拜訪虎尾國小附近的湧翠閣。
這棟建築在1939年完工,是當年市役所興建用來當招待所,專供官方、軍方招待貴賓使用,一般人無法進入。
光復後1956年轉為當時地方法院員工宿舍,至1999年鎮公所收回,2010年定為縣定古蹟,2015年整建完工成為眼前的這棟優雅的日式書院式建築。
那天在附近投宿,一早起來借了鐵馬往鎮中圓環繞一圈,然後北往這做足功課的湧翠閣探訪。
附近臨體育場和有小山丘的大崙腳公園,環境相當寧靜。一大早沒啥人,連公園都只有兩三位晨起老人聊天。這邊大樹環繞,天清氣爽沒有車馬喧囂,真是好愜意自在,唯一煞風景的是有一根高達雲際的紅白廣播鐵柱子。
湧翠閣還在晨夢,因為還未到開放時間門窗閉鎖,透過迴廊的窗可以看見裡面是撲滿榻榻米,告示還有寫著有和服租借、餐飲服務等服務項目。
我們在外面窗廊拍了不少照片,踏幽覓晴,風吹鳥鳴,也頗有一方格細緻的化外悠閒感襲身。
.
接著沿旁邊的水源路望後邊明正路去拍虎尾小。無圍牆矮灌木籬設計,單進大門,大門右邊是冠蓋式警衛室,前方矮飾牆有學校全銜中、英文帶校徽。折疊側推電動大門,接左側相同矮飾牆,接著就是一大木飾「萌虎」榮譽榜,這可愛的萌虎是學校的幸運物。
正門看去學校建築是一個倒「V」字,像是擁抱入校學生雙臂,正中有一尊立姿的國父銅像,柱刻「天下為公」;校前廣場甚大,上穿堂階梯是彩繪彩虹筆、鍵盤、書本與籃球和球拍,很好,就是五育內容就是。
事實上校舍設計得很有創意,空拍照可以看到主體建築是兩個旋轉90度的「口」字,並以直角相對的銜接起來的建築,也可以視為「M」字疊在「W」字上的組合。這樣的建築會有兩個大中庭,但是也有可能因為這樣讓聲音在中庭迴盪,因為沒有實驗,不得而知。
學校是1985年遷來現址,舊址在西北側的光復路,而且原稱虎尾北國校,當然,在南邊也有了虎尾南國校,就是現在的立仁國小(當天也順訪);虎尾小校地3.9公頃,960娃38班,規模在虎尾僅次於上述立仁國小。
.
虎尾人口約七萬,是一個村鎮型的小市鎮,機能充足但是保留了許多古蹟,我們是日也參訪其他古蹟,像是有著星巴克和誠品書店入駐的合同廳舍等等。
前日晚一訪虎尾小北側台灣觀光夜市虎尾分店,人山人海盛況僅見,而且有相當大比例的年輕人在此摩肩擦踵,他說這些多半是虎尾科大的學生,只見三五成群,人手飲料、滿口炸雞,極盡歡樂,真是年輕人的天堂。
@雲林虎尾,明正路
- Oct 30 Wed 2024 15:39
#360,圓崇國小,1960|嘉義竹崎|宗倬章先生基金會捐贈重建|921大地震毀校
#360 圓崇國小 1960
.
我其實沒有注意旁邊有學校,要不是那個紅燈擋下了我們。
.
離開嘉義市區走159縣道,接下來要轉台3去鹿滿,許是有點累,換手開車,恍惚中給煞車搖醒,問他怎這樣急煞?他說差一點沒看到紅燈。
這街市不甚熱鬧,橫向的道路也是小小一條,路旁指標是159號27K,不過,等等!上面還有一個小小指標寫著「圓崇國小」,再抬頭,睜著眼的紅燈旁更有一個藍色大指標寫學校中英文名,我連忙喚他轉彎、轉彎、快轉過去!
..
轉進去的巷道相當小,一兩車寬度再大一些,前行十數公尺竟然還有平交道,越過鐵軌後平房後面高聳的椰子樹出現了,校門就在一道白牆後。
校門彩繪繽紛,雙柱雙進門,左柱高上有柱頭裝飾,是一顆大橘子,柱面有校名全銜,柱旁接牆,牆前有小草埔;右柱矮、有一位張口摸頭的小朋友彩繪,右邊有火車彩繪,上面承載學校願景。
入門後左邊一排校舍,右邊階段下去則是操場,中間階梯植有大樹、特別是椰子樹。
.
我們其實在門口駐足很久,不只是端詳校門風景,更是思量這校名的緣由。
此地名叫灣橋村,但是這個村子的學校不以村里為名?而是有這樣的一個拗口校名?我推斷可能是為了紀念某人,許是這學校為某人捐贈才有此名。
.
夏日正炎,他想留車上吹冷氣,我一人入校參觀拍照,但我請他查查這校名由來。
校園不大,查資料得知1.85公頃,80娃六班。校舍新穎,應該是改建不久。果然在前棟「倬章樓」上看到銅雋銘文上書:學校在921地震全毀,娃們在臨時車棚、司令台等地熬暑上課甚苦,幸得宗倬章先生基金會捐款5千萬重建。
這宗倬章教育基金會對教育事業出力甚多,不僅在各高中、大學提供教育獎學金,更是出錢建校舍,最有名的輔大醫學院的倬章樓,造福學子不遺餘力,此等精神令人佩服。
..
回車,他找到校名資料念給我聽,原來這是一樁政見承諾的結果。
當年灣橋村學子需步行數公里到北邊的鹿滿小就學,村民向時任縣長黃宗焜爭取設立分班分校,黃縣長承諾若下任縣長選舉當地的得票率超過8成,便會設立小學,後來竟達成。
村民捐地捐款,在整地時挖出12個歷史悠久的圓盤,為了讓學生感念縣長黃宗焜(用台語發音為「崇」)於是取「圓」與「崇」,乃有「圓崇國小」。
.
當代的政治人物政見聽聽就好,選前大開支票,選後說政見不見得要實現,竟成民主常態,比之黃縣長重然諾的古風,難不愧嘆。
@嘉義竹崎,灣橋村
- Oct 30 Wed 2024 15:36
#359,西園國小,1959|台北市萬華區|一個街廓三所學校|從出生到高中畢業|書香、知新、薈萃
#359 西園國小 1959
.
那年要去西園國小,沒有事先做功課,心想:既然東園國小在東園街(這學校之前去研習過),同理,西園小那就在西園路。開了車就就衝去,沒有導航的年代,我的找路方式就靠著一張嘴和一個推理的腦袋,嗯,還有鼻子的嗅覺。
西園路很大很好找,雙向各三車道,從龍山寺直通光復大橋過板橋,這路我是熟門熟路。但這樣一趟巡迴下來,根本沒有西園國小的指標?於是停車暫借問,問到的商家也不是很了解,給我指個方向,開過去一瞧,天老爺乖乖!眼前這個是「雙園國小」,最後只能拖出車上的台灣縣市地圖按圖索驥。
但那本那比例尺超小的地圖,兩個頁面一個縣市,雖然台北市給優待畫成兩個雙面,可以想像我是找得多辛苦,最後才找到學校竟然「躲」在一個小巷子。
.
這巷子和西藏路、西藏路199巷圍成的大街廓全給學校包了,一個家屋都沒有,這真的是非常奇特的都市景觀。
這三所學校分別是西園小(1.44公頃)、萬華國中(3.63公頃)和華江高中(3.86公頃),當然還有附屬幼兒園,可以這樣說吧:學區的娃可以從3歲一直待到18歲都在這個街廓中度過。
西園小校地不算大,830餘娃34班,校門進去就是四層ㄇ字形的書香、知新、薈萃三棟大樓圍著中間的大操場,校舍後面接國中校舍比鄰。
校門七彩繽紛,左側木條外飾平頭圓錐狀警衛室,右側直接是圍牆,比較特別是校門以鋼鑄橘色四字校名,這立面造景我在內湖高中看過,可是西園小這可是繽紛多了,立面則是以鐵柱撐起彩虹的透光板長條頂,修飾得相當活潑,很符合小娃們的同年色彩。
.
西園、東園命名源自日劇時期,原來清代加蚋仔庄在1920大字街名後改為東園和西園,命名是此區原為農業區植有茉莉花園,乃有東園、西園之分。
至於雙園則是民國後合併兩園而成,也因此萬華有了東園、西園、雙園等三所國小。
@台北萬華,東園街
- Oct 30 Wed 2024 15:33
#358,蕉埔國小,1958|苗栗苑裡蕉埔里|綠意山莊前小學|哈比人小屋|遠航空難紀念亭
#358 蕉埔國小 1958
.
假日的三義市街滿是車潮、人潮,大人久坐車不耐,幾間想去的飲食店,要嘛人多、要嘛無法停車而一一作罷,眼見車龍沒個盡頭,車速奇低,一轉方向盤決定由130縣道望海線苑裡奔去。
.
130縣道從三義街開始上山,山不高卻屬於火炎山系礫土區,沿路多是低海拔相思樹或是其他雜林。開始上坡段曲折蜿蜒,走沒多久大人突然說這路的右邊就是1981年夏天遠航737客機高空解體爆炸的空難現場。
這邊是山陰之處本來就不著陽光,這一說頓時心底毛毛,當年那場空難隕落了110人,其中還有18名日本人,最有名的是劇作家向田邦子,後來國內還翻譯了一本由她妹妹整理的雜文集「情書」。大人還說這路上有個紀念亭,每年都會有日人遺族來祭拜。果然在幾個轉彎後看到路右側小崗上,階梯上去有個亭子和銘碑。
過了這之後開始下坡,可兩岸均是林木荒涼渺無人煙,前後無車,這樣前行近五、六公里後進入芎蕉坑後才算是平地有聚落的地方。
.
蕉埔國小就位在這平原區段,學校臨路,跨路對面是苑裡溪河堤,所以快進入校區的轉彎處就會看到河堤上的亮麗彩繪牆。
學校緊鄰馬路側是低矮圍牆,牆內植有連排灌木,綠意十足但透視極佳,一眼可望一條龍校舍在操場後面。校地0.88公頃,目前是娃口不到50、六個班的小校。
學校其實風水寶地,後倚山崗、前有曲流,風景、地勢甚好。後方的山崗是一處有名的景點--綠意山莊,這綜合著休閒、住宿、生態和餐廳的農場一直都是網紅熱點,特別是山莊建有模擬哈比人的小屋,更曾蔚為年輕人的打卡聖地。
.
當然,我參觀完學校後就順勢把車開到校旁山莊的停車場,接下來的時光就在這山莊打發了午餐、喝了咖啡,在哈比人小屋裝可愛,也去摸了小兔子、追了小貓、白鵝等等活動,總之,這邊挺適合親子一家活動,要門票,餐飲不便宜,但可以給小娃們奔跑野嘯。
..
蕉埔地名由來是因芎蕉坑及大埔兩庄聚落各取一字而來,學校雖然屬於偏小,但這邊也是石虎出沒原生地,以「科技踏查石虎、守護美力蕉埔」就成了學校主題課程核心。
這種從小灌輸娃們注重與環境共生、尊重生命、以科技守護生命的內化觀念及行動,令人感佩。與環境結合的專題教育,我認為也是偏小存續的意義,大校不見得好做,小校反而更有活力,特別是每個娃可以習得的內化能力,可能更有潛在的影響。
..
其實旅途的後段我們一路奔去苑裡,拜訪了山腳國小(系列#015)的日式建築,大人也在苑裡老街買到一頂滿意的藺草帽,算得上一次美好的旅行。
對於我,可以一次入袋兩校,更是一路笑意燦燦。
@苗栗苑裡,蕉埔里
- Oct 30 Wed 2024 15:30
#357,龍門國小,1947|澎湖湖西尖山村|臺灣光復紀念碑|日軍登陸紀念碑
#357 龍門國小 1947
.
隔日起個大早,一路驅車往裡正角過去,想看日出。裡正角是澎湖湖西鄉的最東側,我想在這邊留下觀日出的腳印。
路況很順,一大早天未亮,依據地圖204縣道開到底就可以到達目的,路上很順,我不敢開快車,這邊測速照相警報響個不停,原先以為可以把車子直接開到海邊,但是在「日軍登陸紀念碑」後已是縣道終點,路標牌顯示右邊的小路可以到沙灘。
這路換成水泥路,挺小,再往前穿過樹叢後有一小空地可以停車,再往前雖然還是有水泥路,但更小且窄,我只好停車。
前面是沙灘,已經有另外一車在那邊停車,我們互相點頭示意道早,我決定用步行方式走往最東邊去。
.
龍門國小就在204縣道邊,距離居民密集的龍門社區還有段距離,應該說:過了學校後就進入較熱鬧的地區了。
校地1.26公頃,70餘娃六個班。校門雙柱雙進,雙柱上均有球形頭飾。左柱有黑底金字校名,這柱子挺特別,旁有倒L柱蓋上,形成中空的側門。兩柱旁均有波浪狀飾牆,彩色英文校名嵌於右牆。
.
學校吸引我是左側校舍前有一排廿餘株、高約四層樓的杉木,對於風大的澎湖來說,大多數的樹都不高,這幾棵杉木卻可以長到如此,真是少見。
另外垂直於路的環形操場,在司令台兩側設有環形的階梯看台更是少見,彷彿是縮小版的田徑場規模。左牆過去還有一高聳的彩繪水塔,來時天色尚黑,只覺前面有巨大的怪物駐足路邊,等回程天光下才恍然是座水塔,掃了我的想像。
.
剛那小徑走過去後只能沿著海堤走到一堆消波塊上,然後就必須冒險沿著海岸沙灘、礫石走,不過我沒有繼續走,因為太陽已經出來了,但是她是在極目的海平面烏雲後展開黯淡天光。
我沒有失望,走回車上掉頭,在204縣道頭的日軍登陸紀念碑暫停看了那兩座方尖碑,一高一低,一新一舊。後來看了解說才知道舊的那尊砂質的才是正品,不過上面卻是刻著「臺灣光復紀念碑」,原來是光復後給磨去原字,隔壁高碑較新,是後來縣府做的複製品。
歷史永遠如此,一朝上來就極力抹去前朝的種種軌跡,掩耳盜鈴的以為這樣抹去物質就可以消除印記,永遠學不會去尊重歷史,也總是用負面的解讀來對待前朝文物,而且每一代人都是這樣愚昧的複製著這種可笑的行為,看當下社會,這幽靈不就昭然再現中?
@澎湖湖西,尖山村
- Oct 30 Wed 2024 15:26
#356,子龍國小,1956|台南佳里|祭祀常山趙子龍|永昌宮|名人紀念小學
#356 子龍國小 1956
..
旅行,有時是沒目的就會有目的。
.
那天我們剛越過曾文溪西港大橋,才入西港時突然想起之前有規劃要去麻豆。遂轉173市道,一面請他幫忙看看沿途有啥小學?
一車子頓時一同哀鳴:
「唉啊!又是無盡的小學之旅......」
他查了地圖跟我說前方有後營、松林、紀安、安業、培文等校:「你好像去過好幾所了吧?」我腦袋迅速翻閱影像,嘿!的確去過無誤。
本來還想說:「去過也可以再去啊,這次可以進校去拍校景也很好。」但嗅到一車子氣氛不太對,尤其是大人口中喃喃有語,我很識趣的轉方向,聽從導航規劃走南47鄉道轉國1北返。
.
就在與176市道交會的丁字路口,看到對面一座富麗堂皇的廟,廟前牌樓金碧輝煌,看到圖資標「供奉趙子龍將軍的廟」,大起好奇心,直接開車入內參拜。
這一行禮,才知這邊是子龍里,而且得到更振奮我心的消息是--附近有一所「子龍國小」!
.
沒錯,校名就是來自這廟宇,永昌宮。主祀神祇就是熟稔三國中五虎大將之一的常山趙子龍,帝號「趙聖輔天帝君」,因受劉後主封為永昌侯,乃有廟名。這附近的路也是以子龍為名,行政區里名更是全國唯一以神明命名為「子龍里」,學校順里命名。
.
學校不在路邊,處在一片田野中,就是綠中之島,特別是校舍綠瓦白牆拱廊,還附有一尖頂方塔,像極了歐洲田園景色,我說如果這旁邊的稻田換作是葡萄園的話,咱這會不就到了托思卡納?
他不置可否,突然想到他沒去過,一霎時覺得尷尬。
.
校門一條路進,兩旁金禾波湧,開窗就聞到雜著稻香與動物糞便的味道,十分奇特,一車子的人連掩鼻喚關窗關窗。
校門雙方矮柱,赭紅石材拼貼,左柱有學校金名,之後一路矮牆沿著稻田砌起。右邊是風雨球場,入內後大空地停有車輛,後方操場,再後邊還有一校舍。校地0.89公頃,目前有150餘娃,7個班。
學校編屬偏鄉,但是近年在特色課程上辦學有口碑,去年新生還因此增班,給了不少偏鄉小學鼓舞。
..
至於為何會有子龍廟?根據廟方的官方說法是源於清康熙年間先人在河中獲得一樟木,上頭竟然給白蟻咬成「常山趙子龍」五字,爾後又有木雕師來村中說被託夢要來雕刻金身,而有廟中兩尊三百年歷史的神像,因立廟而來。
一切甚奇,聽來是令人神往,宇宙冥冥中實非我小輩可以悟與,莫不有感對待萬物,人啊!實在要謙卑。
@台南佳里,麻佳路
- Oct 30 Wed 2024 15:22
#355,豐年國小,1955|台東台東市|色彩鮮艷的小學校門|台東「豐」字輩小學
#355 豐年國小 1955
.
我喜歡色彩鮮艷、配色大膽的學校門面,其實,若是可以的話,我希望整個校園就是五彩繽紛,嗯,七彩斑斕更棒。這樣娃們從小接受到豐富的色彩境教,一定可以讓我們的都市更有活力,就像是高第的建築作品那般。
.
豐年小的校門讓我駐足許久,簡單的三柱配牆,柱體粗獷的用方磚堆砌,但是用上鮮明、飽滿的黃,配以基底的藍,校門不以雄偉氣勢,卻是以顏色吸睛。
一條路直達後面的單龍教室,兩旁的綠草坪寬廣舒適,而站在門口視線透視良好,後面主建築教室也很巧妙的把原本應該是直線的條龍線條在中旁以三角折線破壞,引樓梯線條配大塊黃色立面牆,原來雄偉的校門是要以透視法拉近到校門疊起來才見真章。
可不是,見大樓左邊梯間立面不就是有校名和校徽嗎。
..
學校不大,站在校門就全覽全校,右邊單跑道操場,左邊草坪加校舍,入門不在台9線邊,而是要從住家之間的巷子進入,遠離車流喧囂,甚好。
台東有不少「豐」字頭小學,豐里、豐榮、豐源、豐田還有豐年,雖然到訪台東多次,但是還沒有全覽入袋,這也成為我未來的口袋名單。
豐年小校地1.78公頃,80娃六班的小規模學校。
@台東台東,中興路
- Oct 30 Wed 2024 15:18
#354,開礦國小,1954|苗栗公館|福德國小姊妹|臨河桃花源小學|石油開採小學
#354 開礦國小 1954
.
和#353的福德國小是在同一年(1954年8月1日)出生的雙胞胎小學,開創初稱「福基國小開德分校」。
但雙姝命運殊異,開礦小仍然存活到今天,111學年的資料顯示,學校有72名娃,編制6班,比前一年又多些娃口;但福德小在102學年時只剩下18娃,一年級更是沒有新生,此致命條件造成隔年學校被廢,學生悉數遷往福基小,更是在10年後的2014拆校燬校。
.
開礦小位台72線高架下後龍溪畔,翻閱地圖其實可以發現:台72在開礦小這邊並未如前段一般沿著溪畔興建,似乎刻意的往南折入山稜,形成一個150度的大鈍角,也開了一個「開礦隧道」穿越山脈,所以開礦小就給台72線擁於內角懷抱。
學校要從中油開礦油礦館前進入,一段下坡後再往上爬,進入中油專用道才能抵達。校門簡單,三矮柱雙進門,兩旁延伸圍牆是仿紅磚磁磚,外圈白色二丁掛,甚是簡單。
左牆金字校名中、英文全銜橫書圍牆上,入門後左邊是單龍雙層教室,應該是有整修拉皮,色彩明亮鮮艷;右邊則是有大象溜滑梯的操場。
學校景觀甚好,教室可以廣視後龍溪沿岸,極目就是對岸的福德村,被廢棄的福德小在山岡上明顯可見,不過2024年元月後福德小已拆成瓦礫,雙胞胎頓失手足,想來開礦小校靈必是日夜隨河水西去而嗚咽低鳴不已。
..
校地1.54公頃,當年立校是因出磺坑油、氣開採已有規模量產,中油人員大量遷入而有學校需求而來。現金校址非開始之地,原址在剛剛入口下坡後右手城隍廟左邊,但幾經尋訪找不到這0.2公頃大的舊校區。
學校遷校現址是在1982由中油出資興建完成,遷校原因除校地太小,更重要是因為中油1979年在校區附近興建天然氣的二氧化碳脫除廠造成的空氣和噪音污染所致。
原來出磺坑開採的天然氣含二氧化碳太多,無法供民生使用,必須以人工脫除,乃有脫除廠興建。學校雖然遷走,但機器的污染問題一樣存在,極度影響附近居民,幾經抗議後,中油也在1991年停止運轉設備(參考中油資料)。
..
學校交通不方便,可也造就一方桃源,如此臨河的學校,也是我尋訪諸校之中少見之一。
@苗栗公館,開礦村
- Oct 30 Wed 2024 15:14
#353,福德國小,1954|2016廢校,2024拆除|廢校|福德村的小學|開礦國小姊妹
#353 福德國小 1954-2016
.
對不起,我遲到了!
學校已經拆光了。
「前兩個禮拜就開始拆了。」拆除隊的大哥對我這樣說,他嚼著檳榔,這樣的冷天裡只穿著薄薄的衣服,站在空曠的瓦礫堆裡,今天是我難忘的1月25日。
學校的面貌已經沒有了,一片殘垣,不!連牆都沒了,怪手一爪一爪的抓起瓦礫送上卡車,眼前只剩下不鏽鋼大水塔、還有鋁門窗殘骸,所有學校的元素,就只有我身旁的校門,還有眼前這棵驚悚的無枝葉大樹,遠方還有一棵茂密的大榕樹,但我心想:此刻祂見到陪伴了一甲子餘的校舍還有其他校園植物都在鐵爪下灰飛煙滅,這樣的寒風中,定是瑟瑟顫抖......
.
1954年開辦,與後龍溪南岸對眼的開礦國小,統稱「福基國校開德分校」,「開」就是開礦國小,「德」為福德國小。分班的開辦,是為解當年交通不便,福德村學童需涉水越河就讀之故。
開班之初只有一班,是在村長楊錦泉家裡上課,一如民國之前的書院概念,這台灣教育史上難見,而後兩年才陸續闢建教室。
隨著娃口增加,1965年獨立為國民學校,但在2014降為分校,兩年後廢校,再10年的今天,終於連校舍都拆除。縣府對於拆除廢校的腳步從不慢過和緩手,要兩年多才蓋好學校,卻在兩週將一間矗立一甲子的學校頃刻消失。
.
校地0.3公頃的小校,在最後的102學年度還有18名學生,但是卻沒有一年級新生,也就是這致命的一擊,促使政府使出殺手鐧,立意毀校。
回到大門的樓梯回身反望校門,雙四方柱貼沉穩二丁掛,延伸兩邊的圍牆也是,校名橫掛左方牆。彷彿可以聽見盛況校園時的孩童歡樂聲,而此刻寒風中,卻是金屬碰撞石頭的刺耳音,怎是一個蕭瑟、一個悲涼感襲來。
..
回車望下開到台6路上,停車,和車上夥伴說:「我再去拍一下再會照......」
站在路口,按下快門,我聽到心底一個聲音:
「永別了!福德。」
.
唉,人生是這樣:錯過了一次就是錯過永遠!以前曾經多少次經過門口,越過之後想迴車,但總告訴自己:還有機會!下次來!
這麼多的「下次來」加起來之後竟然成了「永遠沒機會」的減法,而且就這麼突然,我深刻懊悔:「就差兩週!」
唉,今天,還真的難過!
@苗栗公館,福德村
- Oct 30 Wed 2024 15:11
#352,古亭國小,1952|台北市大安區|師大夜市附近|于右任手書校名小學
#352 古亭國小 1952
.
古亭小承載我年輕ㄕ時的記憶片瓦。
乍來都市的我一開始就只認識兩個夜市:一個是老的士林夜市(在慈諴宮前大南路),我在那嚐了人生的第一塊牛排,是的,就是台式鐵板牛排,對鄉下的農人子弟來說,吃牛可是要背著長輩的諄諄而行,士林夜市開了葷、破了戒。
第二個就是師大夜市,不過那時的師大夜市沒那麼有名,規模也小得可以,一條小巷子裝載了師大學生的夜生活。
我去那邊是逛書店,特別是政大書城以及後來從八德路搬過來的水準書局,讓我流連許久,現在書櫃的書也五六來自此兩店。
逛街總要結伴,沒有捷運的年代我們約見面的地方,北邊是師大綜合大樓,南邊就是古亭國小門口。這邊空曠,公車站牌也都在附近,成了標準會面點。
.
學校是大安區名校,目前有千二多娃、46班放於2.45公頃的校地上。校門四柱雙進,兩矮柱接左右圍牆,中雙柱撐起一個屋蓋,整體呈現一個「亭」字造型,頗有會意之美;四柱貼碧綠石材,門楣上有金字的行草校名(左側照牆上也有),字體揮灑自在,仔細看左方還是于右任落款,真成國寶,話說于老書法精于草書,這邊的校銜具體許多卻仍見恣意,許是要讓人看懂學校名稱。
.
話說上回到壯圍也見過同名學校(編號083),曾探討古亭源自於裝稻穀的倉庫。但是這天龍古亭則不是源於穀倉,依據文獻會的官方解說,這邊古亭實作「鼓亭」。
原來在清乾隆年間,這區域還處於漢人和原住民的交接地帶,漢人為了預防新店地區的原住民入侵,乃設有預警的亭子,以打鼓敲鑼示警而來。
這說法有碑可循,在牯嶺街95巷長慶廟前還設有石碑說明鼓亭庄的緣由。
@台北大安,羅斯福路
- Oct 29 Tue 2024 16:16
#351,建和國小,1949|台東台東市|公主與神鹿原住民雕刻|原住民小學
#351 建和國小 1949
.
和民宿主人道謝時,他詢問我們下一站要去哪?
「環島,所以直接往南,今晚應該要宿屏東......」
他說他喜歡我們這樣悠閒的旅人。
「悠閒?」
一問之下才知道昨晚入住的五組客人,我們是最晚離開的,看著錶已經10點,我們相視大笑。
「來台東一定要做到一件事,那就是--慢,我們台東都很慢的啦......」他不是原住民卻說那音調,逗得大夥笑了一陣。
末了,他推薦去台9線上的射馬干社區逛逛,說那邊是個木雕村,值得看看,他這樣說。
..
其實我不是晏起,我習慣早早起床借了腳踏車就會繞繞附近,繞到想回去的念頭出現為止,回房後漱洗完畢吃完民宿主人早餐,大概就是那個時間,沒想這樣的安排竟然合了主人的調。
.
吉泰路直走,越過台9對面就是部落,沿路走,這社區一如許多原住民部落,棋盤的路撐起社區格局,依山而建緩緩上升,形成一個背山面海的社區。社區內的住宅多半不高,頂多兩層樓,整個天空線相當清爽,我從下往上看,筆直的道路一路往後方的山邊奔去,漂亮。
走著到十字路,看到路邊有一尊壯大的「公主與神鹿」木雕,後面住家院子邊推滿木頭,看得出這是木雕工作房。這村漾著濃厚原住民風情,一路都有木雕作品或大或小的佇立路邊人家院子旁,沿路的住家牆也常出現漂亮的彩繪牆,整個村子飄散著令人神往的氣息。
看解說,這村子是由頭目哈古,在文建會的指導補助下,帶領族人建立起一座木雕藝術村,哈古本身是知名木雕創作者,難怪村中無處不見木雕作品。
..
學校不在村子內,而是出了村口的台9線旁。校門很顯眼:一幢木製有頂牌樓,校名更是大字雋刻在一大塊原木上懸掛在門楣。
右柱旁還有一隻公鹿若隱若現,鹿的後方是原木片排列成的襯牆,上面有「建立有禮校園,和樂向學為先」的金字對聯,藏頭了校名、似乎也標示校園願景?
.
其實真實的大門在牌樓後,單柱中間配雙邊圍牆的水泥雙進門,間單樸素,學校1.26公頃,6班約60娃口的小校,後方是知本國中。
.
看我在校門拍照,突然有騎腳踏車的小娃停下來瞧我、對我笑著,還主動問我要不要進去參觀?
「我們學校很漂亮喔,你可以拍很多照片......」稍大的那娃這樣跟我推薦,表現出原住民好客的美麗。
不過那時要趕路了,只好笑著跟他說明並說下次經過一定會進去拍照:
「剛剛在你村子花太多時間了......」
一聽我這樣說,娃拼命問我有沒有拍到公主和神鹿,還有啥啥的,三個娃如數家珍的說了好多,好不容易才放我走。
..
只是這一別,也不知道下次再經過,會是什麼時候?
@台東台東,青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