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 屏山國小 1965
高雄有兩座山值得一遊,一是鼓山區的柴山,這邊許是經營已久,步道設施親切,一路攀山步履輕盈,山頂又是風景無限,路上獼猴圍繞,甚是愜意與驚險。
再來就是左營這半屏山,這山是珊瑚礁石灰岩上部與下部砂岩組成,自清代就是文人筆下「屏山塔影」的風景地。但也是從清代開始,一路經過日據到光復後,這山的上半部石灰層成了水泥開採的重工,到目前山高已經從原來233M減低到181M。
此山在1997停止開採,政府逐年綠植作業進行,並在東側原水泥沈砂池改為滯洪池。這次我們也是從高鐵站後邊租了單車經過池子直達後方步道入口上山,可惜這邊步道設施未成,一路行來甚是艱難吃苦。
學校位於山麓西側,隔著台17線看見山稜南北走,校門在海功東路,此地原來是海軍基地,建校時撥地2公頃多給學校,所以建校初名「永清」,目前校地2.4公頃多,有娃近3百人。
校門對面是運動中心,來訪時已是午後近夕陽,剛一場大雨過後,雨青校霓甚是美麗。校門右邊高低柱,左邊警衛室配風琴折門,看去是三進門,實則我鏡頭廣角不夠,警衛室過去左邊還有以一座電動鋼推大門,然後才是相應的短柱,所以校門是二大二小四進,整個校門甚寬。
我瞧著這校立面良久,總算看到了我乍看時閃過的畫面,原來入門後的校舍挑高甚是宏偉,六層樓高挑高穿堂,山牆頂樓怎看就是無敵鐵金剛模型啊!雖然他一直說不像,可我就是覺得就是!
@高雄左營,海功東路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36 歸仁國小 1921
我站在校門口端詳了好久,總覺得哪裡不太對?
然後點開了咕狗的地圖,找了上面的學校照片,玩了一場「找兩張照片有幾個不同點」的遊戲,才恍然大悟哪裡不太對。
對!太多不一樣了,只不過是前後相差兩年後相比,校門多了兩邊的山形裝飾牆,更訝異的是:校內的高聳椰子樹全部消失了!
這讓我挺失落,他安慰我說:也許是颱風來給吹斷了。但我想應該是怕折斷傷人給預防性的砍了吧。猶記得我服務過的某天龍國小學校園內,就僅有這麼一株椰子樹,高達四層樓,就在某個暑假過後硬聲從畫面消失,詢問總務處同仁的結果,就是那個預防性砍伐。
學校是百年小學,這百年小學在台南這古都來說不稀奇,隨手可得,校地3.4公頃卻是歸仁六小之最,娃口八百餘。
校門雙柱單進鐵折門,右柱稍低瘦有校徽,左柱略高胖上有很漂亮的行書鑲邊校名,沒有落款是誰的書法,更沒有落款是哪位市長所題,這在我在參觀許多小學時很難適應的觀賞潔癖,往往校名就是要伴著某個政治人物落款,心底常無奈,您佬縱使多有能力,何德在教育機構上落款?
.
校內入門後有個小圓環,上面有個巨大的石質地球,校內還有座涼亭,雙平頂有貓熊為伴,卻在亭柱上彩繪了蒙德里安色塊,挺幽默的創意。
後來往關廟的路程上看到這邊有條小溪叫「許縣溪」,非常好奇這是否又是紀念某先民的河,結果某孩查了資料告訴我是原住民語的台語音譯,好笑自己的多想呢。
他還說,這河源自新化,一路流曳關廟到歸仁納入鹽水溪,而且各地有不同名,有許寬、咬狗等名。想來會有這樣的情況也都是和各地台語發音的叶音轉音有關,自從之前碰過之後,此刻已經見怪不怪。
@台南歸仁,文化街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35 伊達邵國小 1949
到日月潭旅遊時,伊達邵部落和水社部落是兩個不容錯過的市集地,沿著明潭一圈,若要找住宿,也多半集中在這兩個地方。
這次是住在伊達邵的臨湖民宿,車停好後,就以步行沿著湖畔散策,走到秀水街底有座大階梯,爬上就是中正路(環湖公路),遠望右邊就看到學校的牌樓。
牌樓樸素,原民四色菱形圖騰柱撐起黑瓦,橫梁白底紅字寫伊達邵國小。從這邊入內約100公尺才看到學校大門。
雙石板柱左右高低列配推門,右柱高大標有湖水綠底金字的學校全銜,左柱低矮,有金牌黑字的學校英文拼音名。校後方過去小丘高遶,樹木蒼鬱隱約看到校舍模樣,那天過去時無法入校,遂在門外拍照折返。
推門上標示學校獲得106年度獲得營造空間美學特優賀詞,比較顯眼是,學校頭銜還是舊名「德化國小」。
是的,這伊達邵原來在1958年原稱德化社,當年學校原稱「日月潭國民學校水社分校」也改為「德化分校」,接著在1961年獨立為德化國民學校。在2019年,念於「德化」二字存有漢人威權內涵改名為今名。
@南投魚池,中正路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8 建國國小 1990
.
頭份地區目前人口已經突破10萬人,在苗栗縣這傳統三級產業並不太發展的縣市中的城市,算是突破一個紅利線,所以頭份地區的國小目前已經達到12所之多,加上旁鄰的竹南鎮,人口也突破9萬,小學也有8所,這雙子城近20萬的人口,已經足以支撐一個中型城市規模了,加之都市的中心極效應,相信這人口淨成長的趨勢無可疑問。
這得要歸功於1999年後竹南、頭份的大埔科學園區設立,特別是這種科技業的外來新住民移入,多半是年輕生育率高、且屬於相對較高收入群,不但讓區域內房價節節高攀,更是讓學校每每額滿,成了近年少子化減班、廢校的反潮流。
學校位在高速公路交流道附近,下了頭份交流道往頭份市區後第一個紅綠燈右轉進來就是建國路,學校在這路邊,區邊雖然不算鬧區,但是相對的也是生活機能優良的區段。
校地面積有2.35公頃,1300多娃,校地街廓一體且方正。校門以左右層次牆代柱,左右對開滑門為門面。左邊牆上方正框有學校校名,兩旁有我喜歡的椰子樹列木。說樹木,校門很特別還有左右對稱康榔樹,就在兩牆邊,甚是特殊,此外,沿正面牆另外還有高大的木棉樹,上一次來時看到的橘紅天空彩繪,甚是賞心悅目。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7 三層國小 1967-2011(廢)
.
這時已經在中埔的山區了,已經過了沄水,這次計畫走台3繞到曾文水庫區再轉去台南,看了咕狗地圖的規劃,發現這樣會多延遲3個小時才會到!
我想冒個險,盤算著這樣跑可以多看的幾所小學,但沒想民宿主人電話追來,跟我說那晚住宿的地方有廟會可能會管制車輛,所以若我太晚到的話要把車停到外圍再過去。
果然計畫趕不上變化,馬上回頭,再規劃一條「捷徑」,過了沄水國小馬上左轉走142縣道,再轉一條很小的139鄉道切西瓜走去。
這一路,果然很小的路,也讓我遇到這所廢校,喔!其實是收了兩所廢校。
..
三層國小,是同仁國小在民國56設立的分校,前面所說的沄水國小其實也是同仁小原先的分班轉分校再獨立的。
學校在三層崎村,這一路真的是好山好水好清靜,因為沿路看到的是樹還是樹,而且多半是果樹,除了高聳的「小椰子」樹(檳榔樹)讓我一直處於很「嗨」的精神狀態外,看得最多的樹種就是香蕉樹,沿路一叢叢、一片片的大葉子樹都是香蕉樹。
這樣一路心曠神怡,我還放了DEJA VU(頭文字D的主題曲)助興,沒有車的鄉道彎道雖然不是甩尾飆車,但是彎道貼中線也是挺需要技巧。
而且,這一路的風景就是DEJA VU,一幕一幕出現又反覆,眼前一個彎過去又是一個彎,一片香蕉園經過又是一片香蕉園,讓人快要瘋掉的既視感,沒完沒了卻又是奇妙的興奮。
..
學校在2011年廢去,我把車停在校門對面,見校門沒關就勇敢的進門去拍照。
校舍大致保存良好,一入門右側草地有渾身綠色的孔子像盯著我,想來多年沒人打理上油弒亮,這身夫子已經長滿銅綠,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綠色的孔子,而且,孔子前方還長了一顆結實累累的木瓜樹呢,這景,真的別緻。
入穿堂後就見到操場,不過雜草及膝,甚至有一角已經變成了菜園,單槓還成瓜棚,洗手臺前白磁花台也長滿芋頭。
我見到有人在教室進出,於是和他聊起,他說和同事倆是縣府派來這做地質測量,學校目前狀況如何不知道,因為也是第一次來,但他聽說之前有租給某宗教團體用作禪修地方。
我上網一找果然找到,這邊在2017年前有租給大般若寺教育基金會當作禪修園地無誤,在臉書上還有他在這邊辦理活動的相關訊息、照片,只不過在2018年5月後就嘎然而止。
..
校門口停了一輛車讓我沒法拍照,剛好那兩位出來,很幫忙的移了車完美了我的觀景窗,我跟他們道謝後,續往白河前進。
這一進往,又遇到另外一家廢校--崎內國小。
這又是另話。
@嘉義中埔,三層村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6 清水國小 1966
.
115縣道很大但也很蜿蜒,沿路水田、小山林不少,家屋也不怎麼多,連接著楊梅和芎林,沒有路名,地圖上稱為楊梅芎林道路,學校在一個小坡上。
在紅綠燈口可以看到冒出灌木叢上的數株椰子樹,像是招搖著手臂揮舞跟我說:
「來呀,這邊有學校喔!」
路口三樓的樓房,一旁是菜園,上坡的路口完全沒有學校指標,只有一個黃色大看板寫著「元聖宮」,這一往坡上瞧瞧,雙柱就低調的站在坡上。
左右雙柱站在路兩邊若門神,低調得讓人忽視,就是水泥柱樁,左柱校名陰刻墨字在白色大理石上,年代久遠褪色,雖然上面有新的金銘校名,但仍顯古樸。柱頭是一位手持鋤頭執斗笠的開朗笑口小農夫。
右柱一樣低調,一樣材質大理石上刻竣工日期,可一看上頭標示民國62年,查訪校史這年已經是改制兩年後才有這校門。是的,在成立學校時還是照門國小的分班,兩年後升格為分校,再越三載才成小學格。
.
上坡後入門有一兩段階梯,第一段階梯後一平台有小圓環,內有國父半身銅像,底座寫「天下為公」。繞過圓環續上第二段階梯才入學校迎賓穿堂,門楣上以木條嵌上學校金名。
剛剛在路上看到的十數株椰子樹大概有十株橫列在階梯邊,上了二段階後有七、八株橫列校舍前,和龍柏相間種植。
入門後就是長長的通廊,校舍呈現「工」字形,上長下短,就靠這長廊連接直通後面的操場。
其實學校附近家屋也沒幾戶,應該說這邊叫清水社區並不是像南部村落那樣的集村型,而是散布在這115縣道的兩邊呈星羅分佈。學校目前只有31娃、六個班,真的是迷你,校地更迷你,只有0.5公頃大,說真的,在這小山丘上能勉強開出這樣的面積其實也不容易了。
.
校旁的路可以開到後面山區,路很小不易會車,一路都是山林、田野,或荒地、或農場,野味盎然,在這邊流連真有種荷鋤南山的鄉居味道,怎個悠閒可說。
@新竹新埔,清水里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5 有木國小 1965
.
當我在地圖上看到有個地方叫「熊空」時是非常的興奮,熊空!當然,台灣黑熊幾乎給狩獵成快瀕臨滅絕的物種。
根據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專家統計,目前野生熊族約2至6百頭,這數量遠低於國際濱危物種需要2千隻的下限;而且依據野外調查,黑熊目前多數活動在國家公園和高山保育區,新北這地方真的熊跡空空。
那日輕裝出發,我是走109市道從三峽竹崙端進入,要進入熊空也可以從南邊114市道往北走,總之就是繞一個大O型。
我沒有特別計算車上的行車里程,根據咕狗的計算,這段路大概就是20多K,不停車休息要1小時左右。
.
有木國小在114市道邊,這條路也是通往滿月圓要道,而學校就是我這次熊空探險的終點。
沿著路邊階梯往上爬數十階,這邊開始就是林木高聳列於兩旁做歡迎狀。
校門ㄇ型單進,門楣上金字校名,鐵門上有V形飾條捧著校徽。
校地1.28公頃,目前80餘娃六班編制。校園整個在林木包圍中,不只是校區森林化,她也曾是有名的森林國小濫觴學校之一。
直到目前,學校還是持續著許多特色課程,包括攀岩、攀樹、溪流體驗(學校特別聲明不是溯溪)、走溪、藍染、賞螢、木工等十大項目的體驗課程。
這些課程以體驗、發現學習為主軸,強調參與的高度主動學習為要件,我覺得這種探索式的發現學習對許多娃的好奇心開展有非常好的學習效能,很樂見學校繼續持續下去。
.
其實有不少濱危學校採取類似有木小的作法,以大學區的方式招生,讓認同這類教學的家長帶娃入學加入學習行列,只是到目前為止,許多學校都在辦了一段時間後收攤消失,原因很多,但著實可惜。
.
竹崙路一路開進山裡,這條路的前半段我不陌生,來過幾次,這次是第一次深入山林。
路是愈開愈小,甚至幾度都懷疑往前還有路嗎?因為兩旁的高聳蔽天杉木讓我懷疑是不是誤入叢林,加上導航以前常出錯,猶豫中又不甘心掉頭,就硬著頭皮往前了。
這樣彎轉迂迴許多的大彎小彎,一路不見人家、更甭說會車,後視鏡上永遠都是退去的杉木,上坡、下坡後終於到達上面台灣農林公司所屬的農場。
這邊就是一座小木屋,提供了當地一些農產品和簡易的餐點,當然茶葉商品不可少。越過馬路對面有一座廣大的木棧平台,可遠眺前方遠山。
我們在這邊稍停留,莫名的買了一堆東西後連忙開車逃開,順著這路又再開了半小時。這邊的路一如剛剛上來的路,林木蒼鬱,兩岸鳥鳴不斷、遮蔽天空的樹冠忽隱忽現,很有侏儸紀的野趣。
這樣又是一段不算短的彎曲蜿蜒,和前段不一樣的是這邊多半是下坡,甚至有幾段險降坡開起來讓人覺得有點心驚。
直到開到前方的大道後,總算是回到比較文明的地域了。而這一路上他查了這邊為何叫「熊空」的說法。
他逐一念給我聽,一是平埔族的發音,二是「空」其實「硿」,也就是「洞」的意思,所以熊硿就是有很多熊的巢穴(果然以前很多熊);最後,就是真如我想的,原來很多熊現在熊都給獵光了的意思。
哪一個才是正確的?目前還不得解。
@新北三峽,有木里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4 大里國小 1964
.
寒假開始病一場後,突然想到這個海濱小學,也不知是否夢中召喚還是困病悶結,那日陰天絲雨,寒流的尾巴還在盤旋,竟二話不說逕往北海岸開車過去。
繞過三貂角後一看到龜山島,天空竟然開朗有晴,遠遠的龜山島還有一朵雲圍著當圍巾,一路碧海藍天就到大里國小。
學校目前還是在工地,鷹架、護網圍繞著,工地內人聲雜沓,工具聲匡當匡當響。從前的風雨跑道操場現在也是堆滿棧板、停滿車,不過學校的雛型略見,聽旁邊居民說,今年底(2024)學校就會重新開張。
.
學校原有校地相當小,只有0.41公頃,目前有52娃、6個班,不過因為校舍在2022年拆除,這兩年學籍娃都在南邊的大溪國小就讀。
校地其實是旁邊慶雲宮(天公廟)產,50年前廟方慷慨將舊址的廟地捐興成學,為一方美談;50年後學校在2016年被評定為耐震不佳危樓拆除重建,廟方更大方的也將風雨操場和停車場一區全捐給學校。
.
我認識大里小20年以上,是的,緣由是草嶺古道,從福隆到大里,或是從大里衝福隆,當年除了在天公廟駐足外,有一條出口就在學校後門側,也多次在校園流連。
這邊風景甚好,大樹下涼意遮蔭,遠望龜山島,也可以看火車南來北往,實在是越嶺後一塊輕鬆休憩地。
學校曾經瀕危廢校,某年甚至全校只20餘娃,新生不到5位。這大里地區地處一個尷尬的區域,前不著村後無店,距離頭城鬧區外圍開車都要40分鐘以上,更遑論整個東北角都是散村聚落,經濟全都是一級產業,導致年輕一代大量外流到都市謀生,這一走一定把娃都帶走,怎會有娃留下?
後來學校引進許多教學資源,像是清大、台積電、教育部的補助資源發展校本課程,更是進行早七晚七教學,全校不分年級都是五天全日制上課,校方更是購車接送小娃,這樣解決了家長遠程接送不便,又照顧到娃們的閱讀等能力,學生才漸漸回流,甚至吸引了頭城許多因為家庭因素而越區就讀的娃們。
.
我停好車沿著工地外圍走一圈,學校依山面海,像是一個圈環抱著中庭的三樓建築,臨濱海路側還有一個非常大的觀海平台,可以想像落成之後定是一座美麗的校園,讓我很想在那觀海大平台吹海風、喝咖啡、搬張躺椅晒月光。
據報載,因應學校地處偏僻,新建校舍後來還變更設計加了五間教師宿舍,讓老師不用奔波往來,看來這花費1億2800多萬的新建校舍,未來有一番新意可期,而且依據台灣家長的習性,將來娃口一定會增多,嗯!新學校嘛!
.
末了,我還順著路走去天公廟祈福,祈禱學校順利完工,好讓更多娃們早點回來。也去對面的大里車站逛逛,看看海景、看看火車快速通過有龜山島的海景。
.
這日真好,看多了廢校心底總是悶氣哀傷騰不開,這會兒見證一個即將誕生的新大里小,快樂多了!
@宜蘭頭城,濱海路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3 後埔國小 1952
.
離開虎尾後下一站往褒忠鄉,沿著158縣道西奔,在大屯之後接後埔,再接馬光,這幾個小村鎮就像是在雲嘉南平原廣陌千里的田園上的星光,聚集有著村鎮雛型的小鎮,相當的悠閒適意。
.
後埔整個街市是沿著雲99鄉道南北分佈,後埔小就在這南北狹長的集村南側。整個校園1.42公頃,140娃8班,也算是百人小學行列。
校門前望去整個門面是七彩耀眼,入門後的雙層校舍設計了彩虹色塊的遮陽板,乍看彷彿就是攤開一大盒48色色鉛筆的視動感。
校門更是精彩,低矮卻有透視和設計感。右邊是有層次的彩色波濤,三層之後推起最後邊白色的城牆為右邊牆;左牆不搞層次,而是以幾何圖折彎角形成空間壓縮,上面以木條節制,金色的中英、文校名掛著,似乎不那麼顯眼又難以忽視。牆末端再一折,牆上有小娃的陶飾,童趣滿滿。
兩牆之間一中柱,將大門分為大、小二進,入門後迎接的小圓環內的孔夫子立像,擺足了教育架式。兩側是大草坪和停車場,左邊邊還有六角涼亭和動物雕像,這類元素在中南部的小學校中幾乎成為校園的標配。
校舍呈短腳L狀,過穿堂後就是操場,這是和校舍垂直的操場,所以整個校園也呈像L形,挺有趣。校園植樹尚可,不過我要的椰子樹倒是有幾株,裝飾了光潔的天空線。
.
學校這附近就是一條鄉街,樸實而寧靜,沒有高聳的樓房,只有鄉下的瓦屋,頂多就雙層樓平房,一路走下去就是瓦屋、三合院、老樹等等。
不過老街也有新生,像是許多牆面多了彩繪的裝飾,說到這,後埔小的校門兩側也有卡通造型的12生肖圓形牌,非常可愛。
.
這邊只是個過境,旅行時間允許下的一段休息站,收錄了這樣豐富色彩的校門,覺得不虛此行。
@雲林土庫,後埔里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2 輔大聖心附小 1962
.
談到國民教育,絕對不能忽略私立小學,這天路過的學校就是有名的輔大聖心高中附小,這是基隆第一所私立小學。
學校在基隆市西定路,這邊屬於基隆的老市區,街道甚窄,兩旁霓虹遮天,屋宇比鄰接壤不絕,乍看學校也是高樓聳天,遠遠就可以看到校舍上大大的藍色「輔大聖心高級中學」及三角紅心十字校徽,旁邊小字標聖心小學和聖心幼稚園,樓高過附近家屋,實在很難不看到。
校門ㄇ狀雙柱高門楣雙進,上有金字學校全銜,是董事長劉振忠總主教落款,大塊灰底拼貼格挑高兩層樓,相當氣派高挺;左襯牆黑字校名中英文,旁邊另有開一推式側門。
.
再左邊則是耶穌聖心堂,立面也是很有看頭。這聖心堂原在更進市區的安一路100巷內,當地傳說是鬼屋無人問津,時姚宗鑑神父租用後於1962年創設幼稚園,隔年取得現址後遷入,到1965年申請成立小學而完備。
2009年輔大董事會同意合併,2012更名為輔大聖心國民小學,2019年小學、幼稚園併入高中部成為附屬學校,至此學校定位、名稱底定。
..
我原先不知道基隆有這麼一所學校,甚至一度還和台北的靜心搞混,要不是在網路上看過一張照片,上面是「嚴禁高中生逗弄小學生」告示,讓我大起好奇知心,他告訴我這是輔大聖心的圖,因此才認識她。
學校校地3.98公頃(不過這是國高中、國小、幼兒園一起算,小學部不詳),娃9百多24班規模,算是相當大的國小。
學校在曾子寮山麓,距離基隆地標的虎仔山也很近,上回去看太平國小廢校時,幾度也想順路去看看,卻是轉錯路口上了西定高架,高架道隔音牆高,兩旁屋宇也高,所以連學校的屋頂都沒瞧見,這會專程來,才得一見芳容。
@基隆中山,西定路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