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725 博屋瑪國小 1949

初一的泰安山區大圈,走了司馬限、梅興、中象等鄉級道路,雖然一度越過大安溪,可卻沒有到台中市轄。
原來在士林村附近,兩縣市轄界橫空渡河,就這樣因為時間關係硬錯過沿路兩所台中市轄小學。

心有不甘!

初二這日就專程奔這大安溪左岸的小學來,首先登陸這所:博屋瑪。

a725台中和平博屋瑪(1949)250129

學校在馬路邊的小巷裡,路口有小小的橘色指示牌引導,巷子不大,只容一台車過,直上路衝就是校門。

校門很美,簡潔的線條,寶藍色大色塊兩邊,雙進大門,正門風琴電動推門,側邊,還有一個小推門階梯上左側的黃底瞭望臺警衛室。
右側,底色上金字校名,原民紅、黑、白菱形腰帶,比較吸睛的是前面有一尊原民造型的機械人,事實上,進入校園後會發現許多的這類鑄鐵機械人散落在校園中,這種公共造形藝術,相當有趣。

這日到時停好車,校門緊閉,原想拍個幾張離開,沒想幾位在門前小娃主動招呼,問我:為什麼要拍我的學校呢?
我說,你們讀這學校嗎?
娃們很積極的介紹,只有一位不是,連幾年級都主動告訴我,唯一一位也跟我說原來是讀這邊,但後來轉學到自由國小,他還一直要求我要去拍他的學校。

甚是可愛。
沒想我這樣高聲的交談引起警衛的注意,她知道我是老師後就開門讓我進去參觀。

學校不大,只有0.9公頃大,小娃說有57位學生,沿著山丘依次階梯建築,入門後圓型頂廊就是司令台,與門後之間大空地就是學校的集會場,校舍兩側樓梯上去。

後邊,左側有木造文化教室,裡面看板陳列學校本位課程內容,我細看許久,學生在學校可以接受相當完整的原民文化教育,彩啊!

#725,博屋瑪國小,1949|台中和平|迷你而豐富的原民小

廊道上也是充滿原民元素,兩座等高瞭望臺左右矗立,左邊在警衛室上,右邊那座則是獨立牆邊,而校門的原民機器人,在這邊看去兩邊都有不同的機器人立在校園。

#725,博屋瑪國小,1949|台中和平|迷你而豐富的原民小

校門地上有校徽和「PUMA」名,某孩直觀念出這個美洲獅的運動品牌發音,我跟他說校門就寫了博屋瑪,顯然這泰雅族語不是這樣發音,果然查詢後才知道這應該寫「P'UMA」才是,意寓:薪傳、傳承的意思。

#725,博屋瑪國小,1949|台中和平|迷你而豐富的原民小
學校在2016年由原來的「達觀」改為現名,更是全國第一所民族實驗學校。

後續,我依約回車去訪小男娃的學校,自由國小,也去了分校,後訪卓蘭鎮溪邊廢校,白帆國小,徜徉在一片葡萄園中,猛拍了剛開的梨花,又去了內灣國小。

原想要去溪南岸另一所山上的廢校,三叉國小,但因為流連北岸的景觀,已經不經時,大人電話催促,某孩也覺得我收穫滿滿,遂返。

@台中和平,東崎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ll4ms 的頭像
    dill4ms

    然後呢?黑咖啡嗎?......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