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村的時候,信步漫遊,走著走著竟然走到前方有網紅的打卡點,因為極目看去,見到一堆人拿著自拍棒自言自語、或是擺著蚊卿的姿勢托塞、仰首遮額、低頭手揹後面一束花加上踢腳姿勢,整個排面就是自拍和油土伯。
  我等了一會,心想沒機會拍了,這畫面拍了回家要p圖很久,累!改天有機會再來吧。但一轉身卻看到路邊的攤子,阿嬤熱情招呼著要我照顧她生意。
..
我一瞧,嘿!這是我喜歡的--「菜包」耶!
菜包用客家話說叫「豬籠粄」,因為摺捏的外型像是以前裝豬仔的竹編大籠子,故有此名稱。
這是從小就吃的客家美食,不過以前不像現在,只有每年清明節時才會看到阿婆和媽媽忙和著做。餡料大概就是蘿蔔乾加豆乾,或是把晒乾的蘿蔔絲拌炒油蔥,另外我最愛的就是用新鮮的蘿蔔絲加上胡椒粉拌炒。
外皮也只有兩種:一種是純糯米白色的,另一種綠色的則是加入艾草。現在市面上顏色豐富很多,我看過五顏六色,黃的、紅的,紫的,真是五彩繽紛,可是真的是愈來愈難吃到「好吃的」囉。
見我躊躇,阿嬤說服我,說她的菜包是她手工捏出來的,裡面有飽飽的日曬蘿蔔絲,說著說著竟然伸出一雙粗工的手給我瞧。
那蒼勁的手,想像得出來搓這「粄」時候的勁力,其實她不用給我看手,光是他說手工打粄、日曬蘿蔔絲這兩個元素,我就掏口袋了。
客家菜包,豬籠粄還有客家粢粑
貪心的買了四個,一張紅色鈔,兩個艾草、兩個原味,走到對面樹蔭下迫不急待的吃起來。
沒讓我失望,先吃了原味,皮感Q嫩彈牙也黏牙,裡面的蘿蔔絲真的有著土味摻著陽光味道,鹹度適中;艾草的皮有微微甜味,和著鹹味蘿蔔絲吃起來,有種蜜餞的口感。
一口氣竟然吃了三個!
...
那群設備極致的網紅終是離開了,不意外,這邊他們只是扮演過客,我拿出相機拍了的清淨的美景。
回身去和阿嬤道謝,他的菜包真是足堪給個讚!她又拉著我說了一些天南地北的,沒法,鄉下就是一個親切。
想離開時,又瞥見旁邊的客家粢粑(念「起」、「拔」,就是麻糬),這玩意一大糰,吃的時候要用筷子的巧勁分成一小糰,一糰一口,沾著花生粉或黃豆粉吃,甜滋滋。
阿嬤或是觀察敏銳看到我貪婪的眼神,竟然塞了一盒給我說:
「這好吃!你一定要吃!」
我還真的想吃,想她手勁擣出的一定滑嫩,就這樣被半推半就,其實就是妥協了我的口腹之慾買了一盒。
回到車上,望著手上這兩袋,竟然有種奇妙的幸福感湧了上來。
莫名其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ll4ms 的頭像
    dill4ms

    然後呢?黑咖啡嗎?......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