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妳04--上課不聊天
──上課除非是你的演說和發表分享,你又何必把你的高論、甚至是私生活的隱私和旁人分享呢?
看這個標題,你可能會說:「我知道,老師你要說的就是:上課要認真!」
也許敏感和認真的你也會說:「你上週說過了啊!」
嗯!對,也不對!老師除了嘮叨同個主題外,也要教教你:同一個主題也有可能會有不同的「看的方法」、「想的方向」。想一想:上課不聊天的意義除了要你專心聽講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意義呢?一定有的,回想一下,對於「上課專心」,老師可沒有那般絕對──就是一定要專心聽講!我說過,有時你可能身體不舒服、可能因為剛剛下課和好朋友吵了一架而情緒仍在起伏、可能正在擔心著什麼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心猶漣漪……我們都是人,只要是人就會有身體不適時;同樣,只要是人就一定會因為外在環境而影響了情緒。所以老師可以接受你偶而為之的不專心,我覺得這是對人性的妥協和對人的尊重。
有個孩子不想去補習班了,媽媽很焦急,除了因為母親的工作作息無法準時接孩子回家之外,孩子不去安親班補習,放了學的孩子要寄託何處?她更擔心孩子的功課可能因此退步。我問了那位孩子怎麼會不想去?是老師兇?同學排斥?還是……自己想要有獨處的時間?結果,她告訴我:安親班老師很好、同學也很親熱,可問題是上課時旁邊有個聒噪的孩子,每每因為他的聒噪和吵鬧讓她聽不清楚老師的講課,和他提醒了很多次都沒有用,而上課的老師也沒有很重視這個問題,所以她一方面氣旁邊的同學、也氣老師和自己,遂下定決心不要去上課了。
她的問題有沒有解決是另話,可是這個例子告訴各位:上課的聊天,不但是不專心,更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對同學的不貼心!也就是說:當你在高興的聊天時,你已經影響了旁邊、附近同學的權利了。這樣的行為相當的不妥,因為你來學校所學的諸多規矩之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要學習如何用尊重、體貼的態度來面對你週邊的人」,這是你教養的表現、更是群體文明提昇的具體表徵。一個處處以「自私」為出發的社會,可以想見那個冷血與混亂的畫面是多麼讓人膽寒;相對的,處處都以為他人著想的社會呢?那一定是一個可以將人性的善良具體的表現出來的世界,一定是個溫馨的人性空間。
有個笑話這樣說:捷運上一群高中生恣意的聽著他們手機音樂,眾人敢怒不敢言,終於有某男禮貌的請這群高中生尊重車上人耳朵清淨的權益,將音樂放小聲,但是高中生們桀傲的回說:「又沒有叫你聽啊!」依舊故我。某男悻悻回座,沒多久他又走回高中生們前,這次他沒有勸他們小聲,而是放了一個又臭又響的屁,高中生們個個是掩鼻潰逃,一面罵道「噁心」、「怎麼這樣亂放屁」,某男兩手一攤說:
「有沒有叫你聞啊!」
這人使的招術挺絕的,以眼還眼、牙還牙,雖不足讓各位學習,但是笑話告訴你:人是需要相互尊重的,你的態度會讓別人也用同樣的態度來對待你;還有,請注意的是:因為上帝造物的緣故,你可以選擇不看、不說,但無法選擇不聽、不聞。以這樣的情況來看,我們是不是要更注意對待別人時候,要更為主動的自我約束行為與修養呢?你在說話時候,身邊的人除非塞了耳塞或是有功力高超的專心者,否則你說話的聲音絕對會影響到聲波可以達到範圍的所有人。上課除非是你的演說和發表分享,你又何必把你的高論、甚至是私生活的隱私和旁人分享呢?在餐廳用餐的時候也常碰到同樣的情況:隔桌的人一定要把他/她的閨房情事、家政雜務、婆媳紛爭、上司八卦……大聲的和鄰桌人分享?他們沒有問問隔桌的陌生人:「你有興趣嗎?」,可是坐在旁邊的人就得要因為你的大音量與你分享,挺怪、挺不洽當也挺讓人困擾和不悅,難道沒有想過:鄰桌聽講的人,也許就認識你口中那個八卦主角的人嗎?不幸謎底揭曉,你不尷尬到爆?那可應驗「多言賈禍」的道理啊!
所以,上課不說話的態度除了希望你能專心聽講、專心和老師互動外,另一層的意義就是你需要多位旁邊周圍的人想一想:他/她可不想知道你昨天晚上在線上遊戲上斬獲了多少收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