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4 光榮國小 1974
.
三重三和路173巷進來就三所學校,由西向東分別是三重國小(系列#234)、光榮國中和光榮國小。這個由龍濱路、秀江街和仁愛街圍成的街廓,就是這三所學校。

新北三重人口38萬多,算是一個人口穩定成長區,轄內有18所國小,相當的密集,總娃口有1萬8千多。
單一學校娃口超過2千者,就有碧華、五華、重陽和集美四校,班級數更是多達80班的規模。光榮國小校地有3.1公頃,但娃口卻「只有」540人。
為何說只有、還加引號?援引資料發現,同樣校地也是3.1公頃多的碧華國小卻有2300多娃,如此懸殊的人/地比,可以想像這種活動空間的差異。

校門寬敞十餘公尺的正面,雙柱撐起平台屋簷的雙進門,左柱還以鐵柱交叉造型減少視覺阻礙,左邊矮牆浮雕嵌上橫書學校中英文名。
整個校區清朗,造型現代,和隔壁光榮國中如孿生姊妹,都是採取後現代的線條、板塊幾何造型。但是這樣的校園就是缺少綠植,可能是因為相當年輕吧,需要點時間。

a274新北三重光榮(1974)230813

這次來這邊也是為了吃。
某孩那陣子愛上鴨肉,恰巧看到有人介紹學校後邊這有家北港生炒鴨肉焿。這勾芡過的肉品濃湯吃過肉焿、蝦肉焿、魷魚焿吃過,這鴨肉焿對咱倆都陌生,遂這日奔去品嚐一番。

店裡門庭若市,許是吃飯時間近了,龍門路四線大道剛好給停車外帶的人並排的好空間,不愧是台灣最美風景。
一個大攤四、五人手忙不迭分麵加羹湯,送上來時小姊姊不忘提醒可以加辣粉更好吃,瞧隔壁桌一灑就撲個整個碗面,令人咋舌。
我不敢如此照灑,清喝一口後感覺口感清甜,鴨肉也算嫩,然後灑入辣椒粉和香菜,如此吃來的確有種特殊的口感,算是開箱了焿肉一款。

題外話是咱台地喜用「焿」字,其實這是咱台人嫌「羹」字複雜自創的字體,也漸漸的成為市場主流,實則是「羹」字俗體字。

另外,這三重門牌真的也是一個天馬行空,校門口明明是三和路三段173巷,但學校門牌卻是介壽路32號!國中也是26號!
往前,三重國小卻是三和路三段1號!同個巷子、同條路上門牌卻如此混亂是哪樣?要知道,介壽路就短短一百多公尺,而且就在三重國小正對面的一條短短小路,而且距離光榮小有4百多公尺遠。且介壽路的雙數門牌是20號,也不知道當初是怎樣編這門牌的,要非有導航妹子,怎會料到4、5百公尺外才是32號!


@新北三重,介壽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ll4ms 的頭像
    dill4ms

    然後呢?黑咖啡嗎?......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