鯃鮞樂游2-18:讓我聽到吧
──沒有意義的溝通等於沒有溝通,就像是隔著水族箱的玻璃看到金魚開闔著嘴沒兩樣
教育,是教「態度」!
每天早上到班,我會要求孩子在老師進到教室的時候,大聲的和我說「老師早!」,或者,比我晚一步踏近教室者,看到我也要和我問安道早,這是我對孩子們生活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也同樣的和孩子們教育:舉凡在家出門、進們也一定要和爸、媽以及家人問安,就像卡通小丸子(まる子)一樣,放學回家推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聲的說:「我回來了」,不管家裡有沒有人,都要做到。
可是有些孩子不知道是天生害羞還是習慣面對老師的時候刻意的放小音量,和我問好的聲音總是讓我無法聽到,這時我都會請他們再大聲一點,再一次的對我道早。孩子們或笑、或是辯白說他們說了,老師沒有聽到,可我還是堅持要他們再大聲一點說一次。
有個孩子卻對我露出不耐煩的表情說:
「我說了啊!老師,奇怪耶你!」
聽到他這樣的回應,我真的是不高興了,不高興是因為他的「態度」,特別是他後面那句總統夫人說過的經典句子──「奇怪耶,你!」,不應該出現在他身為一位學生面對師長的話語與態度上。
除了教育他的對人、特別是對長輩講話應該要抱持的尊重態度之外,還特別針對他的「我說了啊」來討論。
他說了嗎?是的,我相信他的確說了,但是他的「說了」等於「沒說」,因為我這個受話者根本就聽不見,甭說我聽不見,我還問問當時就在他身邊的同學,也是一樣──沒聽到。
「我千萬相信你有對我的確說了早安,可是你並沒有把你這份心意確實的傳達給我,這樣的說等於是沒有說,所以,接下來你聽聽看我說了什麼……」
我張開了嘴巴,刻意的壓低了聲音對他說了一句話,然後問他:
「請問你聽到什麼?」
那時的教室很安靜,孩子們知道我在教育這個孩子,並沒有其他人說話或是發出任何聲音,唯一有的聲音就是天花板上的風扇在悶熱的夏日早晨轟轟的風扇聲。他和我只隔咫尺,他一臉茫然,當然,他回答我「不知道」,他一定聽不到剛剛我說的那句是:
「你很棒,可是你可以做得更好!」
我和他說,沒有意義的溝通等於沒有溝通,就像是隔著水族箱的玻璃看到金魚開闔的嘴沒兩樣,你只能看到嘴巴開開闔闔的,卻無法理解這唇語說些什麼,由於你太過於小的聲音,讓老師無法接受到你的問好,那麼這種問好是毫無意義的。
「你應該要訓練自己,對老師說話時候一如你罵同學時候那樣的大聲,那麼你的問好才有意義,也才可以顯示你的誠意。而且我要求你和老師問好,並不是我需要這個問好,而是幫助你養成對人以善,常常以口頭的關懷表達你對周遭每個人的善意,這樣。你就會漸漸的也會變得善美,一個有禮貌的人在社會上一定是個處處受到歡迎的人,我相信這樣的習慣對你一輩子都是好的受用呢!」
要求和教育孩子養成有禮貌、懂得和長輩以及其他人問好並不是孩子的義務,但是這樣的行為養成的確會對孩子的品行發展有幫助,因為懂得善、他們會逐漸的把自己的心變成柔軟而堅定;也因為對人以善,他就會變成一個散發美與愛的種子,這是我一直相信的。而且,這樣做的更深一層的意義是在於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因為我也相信:勇於大聲的說出這些問安語的孩子,自信心會比較好。
人與人相處是需要利用「語言」來進行溝通,雖然溝通的語言不只是靠著話語的聲音來表達(包括肢體語言也是另外一種方式),但是無可懷疑的,正確的使用語言來表達還是最為直接的方式,也最容易達到溝通的目的,所以,還是需要請孩子們大聲的說出來!
「大聲的說出來讓我聽到,這才是真正的問好」,教育,就是教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