鯃鮞樂游2-5:面對、責任
──錯了,就承認,然後道歉、接著尋求彌補的方法,抱著誠心,一定可以得到多數人的寬恕
小學時代的我相當調皮,上樹下池子,只堪當時沒有「過動兒」這個名詞,否則,放在我身上應該是名實相符吧!也因為這樣成為老師眼中的調皮學生。雖然我不相信某些民間的說法,但是如果真有所謂的「報應」的話,如今我當了老師,每年都要面對許多調皮的學生,有時不得不相信這是小時候造的「孽」而現在得來的現世報吧!
在我調皮的生命歷程中,受過無數次處罰,當然,在卅多年前的老師多用體罰解決所有的調皮事件,所以我經歷了「九陰白骨掌」、「竹筍炒肉絲」、「斷手抄經式」、「水桶馬步蹲」、「蛙跳蛤蟆功」、「烈焰鐵板燒」……等等體罰,身體的疼痛、心靈的羞辱,這些體罰可能是我整個國中、小學記憶的重點之一。
奇怪的是:我幾乎都只記得被老師罰過的那些「武林」招式,卻鮮少會和犯了什麼錯連在一起,只能模糊的帶過「調皮」的印象,至於要深入去回想到底是調皮什麼?那顯然是個難題,因為我幾乎沒法子想起這些錯誤的所在。追其原因,除了有可能是因為我的調皮是上通天文、下達地理,五花八門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師沒能夠藉著處罰讓我徹底思考自己犯錯的內容,以及反省犯錯造成的不良結果吧!關於這點,也不能指向那時的老師只知便宜行事,只想糾正錯誤行為、甭管錯誤的深層思維,只因整個社會的教育目標是「服從」而非「思辨」了。
有個孩子犯了一件小小的錯,我問他怎會這樣做?我想要知道他這樣做的背後的動機和意義為何?沒想到他不但沒有回答我的疑惑,反而激動的比手畫腳對我大聲抗議:
「他也這樣!還有她也這樣……」一面手指畫同學、一面抗議說。
我也脾氣來了!把他罵了一頓,告訴他:
「老師原就不想罵你,這是小事一件,我只是想要知道你這樣做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幫你改過!」
我想要知道是這樣做的背後是不是有積極的理由?還是因為他其實是某種環境的受害者,進而轉換成為一個加害者?但是他的態度讓我火氣上來,因為我看到他不去面對自己的錯誤(那件事顯然就是一件不好的事),反而想藉著其他人做了同樣的錯誤事情幫助自己的無理來開罪。
這不是我想要教育的孩子。在班上我一直和孩子們說:「老師不是法律的代表,所以我並不喜歡用處罰來糾正或是教育各位,我是老師,我是在教育各位,也就是用我的經驗還有人生智慧幫助各位、引導你走向一條正確的道路,我會給你們機會犯錯,給各位十次、一百次改過的機會!」
我要我們的孩子可以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過失和過錯:
「所以,當你犯了錯,第一時間就必須要承認過錯,並且表現出誠懇的道歉姿態,這樣我就可以幫助你慢慢的改正。」
要孩子在勇敢面對自己犯下的過失或是過錯時,也就是在協助孩子建立一個坦然面對自己所做所為的態度,這種態度一旦成為習慣,就是最基本的責任感!
我絕對不會容許孩子犯錯了還「硬拗」,理由可以找出一千萬種,反正那就是自我合理化,黑白隨時可以顛倒,需要的,只是一張嘴、一張便給的口才還有一個鑽營思考的腦袋。我更無法接受藉著其他人也做過一樣的事情的「稀釋」心理,尋求自我壓力釋放的虛幻救贖,我只告訴孩子:
「錯了,就承認,然後道歉、接著尋求彌補的方法,抱著誠心,再怎麼大的過錯,只要不是蓄意計畫的犯罪,相信,一定可以得到多數人的寬恕,尤其是你的老師,絕對會給你一次又一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