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快樂
每年愚人節若是要上課,我就來蒐集「愚人」的快樂,今年,收到27個,算是滿意的收穫,今晚,我會笑著入睡。
老師設計的一張「考卷」,其實,玩這個遊戲大概有五年的歷史了吧,每年這一天都玩一次,都是和我的孩子們玩一次,每年都是「bingo」大收穫,都是一籮筐的「愚人節快樂」。
先看一下這張特別調製的「考卷」吧!
很平凡啊!就不過是一張考卷吧?沒錯,真的就是一張平常也不過的考卷,重點在於前面框框裡面的那一段三行的句子,玄機就藏在裡面!這段話用專業術語來說其實要叫做「指導語」──指導受試者如何受測(試)。仔細看裡面,就是有這麼一段話:
「請務必填妥座號、姓名後保持空白不要答題……若有答題,均不予計分……」
是的!沒錯!這張卷子只要填好「座號」、「姓名」之後就毋需答題,雖然看起來題目洋洋灑灑廿題,而且還是孩子們剛剛才學好的分數乘法單元,但是,就是保持卷子的空白才可以得到滿分!只要有作答就是零分!
我看到孩子們拿到卷子後,一如以往振筆疾書,這段三行的指導語呢?
根本沒有人看!
全部孩子都努力的計算,不論是以往成績好的、還是成績稍不理想的;不管是平常很認真的、或是混仙來著的,全部開始答題。老師很不忍心今年又要全拿愚人節賀禮了,所以扯開嗓門說:
「請大家一定要認真的看題目,從卷子頭看到卷子尾,看好再答!」說了三次。
沒用的,言者諄諄似乎更加強了孩子們努力和時間競賽的認真,有人嘀咕:「十分鐘怎麼算得完?」
咦?他看了嗎?不過,也白搭,沒看完全部啊!
三分鐘後,我喊:「停筆!」
大家一片愕然,有人說:時間還沒到啊?有人說:怎麼那麼快呀!
我請全班一起大聲的念那段「指導語」,當念到那關鍵的句子時,才一片嘩然,哇哇大叫:「老師你好壞!」、「老師你騙人」……我則是滿臉笑的說:
「謝謝各位啦!愚人節快樂!」
全班更是響起一片叫鬧聲,不在話下。
老師不是故意要來騙小孩過個愉快的愚人節,真正的目的只是要孩子們瞭解一件事情:
「答題之前,一定要詳細的、認真的看好題目!」
沒錯,我們的孩子在學習的制約下,已經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單向思考,一切都依照「習慣」來進行,一個鮮活的例子就在早上發生:某生數學習作少寫了一頁。
為什麼?
因為以往老師每天都出兩頁,但是這次我就出了三頁!這位依據習慣行事的孩子在「理所當然」、「習慣」的導引下,就寫了兩頁。同樣的,孩子們在拿到考卷時候,也都是依據以往練習的習慣和內容來作答。所以在前兩單元的小數計算上,全班有一半的孩子根本沒有看到題目「直式計算」的要求,給它橫式計算!而隔了兩頁之後,題目要求逐次減項的橫式計算時,又有一堆孩子用直式計算,因為,他們剛養成了一種計算的「習慣」。
所以我常常改考卷改到擲筆長嘆,因為眼前卷子的主人,根本就沒有看題目作答:要打「V」的,卻打個「○」,以至於全題皆沒!此刻讓我感到何等可惜哇!雖然我知道這孩子的理解,可是「形式先於內容」,不合格式的答案不是答案,我也無力回天啊!
這就是我們的孩子!
我看到的不是這答題的孩子,而是看到一個數十年後依據「理所當然」行事的成人──許多的騙子,正利用你的「習慣」,準備引你入甕啊,許多的思考盲點,正是藉著你的「理所當然」,讓你掉入失敗的深淵……這是何等的讓人憂心啊!
感謝孩子們讓老師我今年又收穫滿滿,不過,我心底倒是希望明年,我們的孩子可以更為細心和理智些,就算我的收穫歸零,相信我也會高興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