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耐心,需要定心
──豐富的想像力在這邊卻成了他們面對文字陷阱和思考縝密的殺手
期中考結束,歡樂幾個、憂傷也有幾個,人生和社會的寫實照就是沒人天天過年,也非人人有錢!
有人說「早知道」,也有人說「哎呀怎會那樣?」老師看在眼底不免又要倚老賣老的說:
「啊!不就是早就預告了嗎?」
老師並沒有「死亡筆記本」那樣的可以安排未來的神通,只是依據過去的經驗,告訴孩子們可能會怎樣、哪邊會有問題……一句話:「經驗!」。可是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孩子們就是孩子,這有點像是:命中注定的香蕉皮,一定要給它踩下去,沒讓它害個一次滑一大跤就不會永生記住這痛一般,該來的還是來了!
孩子發生的錯誤的最大弊病在於──他們缺少的不是聰明智力,而是沒有耐心和定心來完成!簡單的一句話就是:想偷懶又沒技巧!
習慣的養成不容易,接班的時候就發現這批孩子們缺乏耐心,對人,說話是不耐煩的滿檔;對事,草草了事,交差就好的差不多先生;對功課,更是有寫就好,心態就是:白紙上有黑字就是寫完了。表現在上課,就看到他們沒耐心看完課本,一段話、一行句子唸起來是2266(零零落落),落字掉字,聽得老師我無法相信這些孩子是六年級耶!
翻開數學卷子,其中有一題就是標準的好例證:
「在一條長23.4公里的道路兩旁,每隔0.45公里豎立一盞路燈,且頭尾都要有路燈,共需要設置幾盞路燈?」
乍看之下,這不就是考小數的除法嗎?沒錯!班上每個孩子都把式子漂亮列出,也用直式算出了答案。可是,這題目真有這麼「簡單」嗎?沒有!在思考的路徑上,孩子們要翻越三層:底層是小數除法,第二層是要瞭解什麼是「頭尾都要」,最高段的一個關鍵詞卻只有兩個字──「兩旁」,道路的兩旁!簡單數學,卻可以檢驗孩子讀書的功力!所有的孩子都達到第一層,只有一半左右的孩子達到第二層,最後,只有兩位孩子達到第三層。這無關有沒有去補習,相信補習班對於這種題目,早在五年級的植樹問題(整數除法)就有練習過了;更無關智力高低,班上的孩子均智都在正常值之內。那麼關鍵在哪?
關鍵在於孩子有沒有「耐心」看完題目,他們學習的弊病往往在於:一看到題目的前半段,就用過去做過題目的經驗來解決,可是題目的變化往往就在其中一、兩個字,這個變化就會把解題的邏輯給換去,孩子們用過去的經驗來解題,當然最後就落得一個大大地紅「×」的結果了。
讀書是個漫長、無聊、無趣的心智活動,現在的孩子多半是活在資訊發達、色彩耀眼的電腦世界中,文字對於他們的魅力遠遠趕不上動畫的五光十色。動畫是快速的、是十倍速、百倍速的跳躍思考,但是文字卻是孜孜矻矻的論步而行,心浮氣躁,怎麼會有心、有注意力去把題目的文字陷阱給發現呢?
現在的孩子從小的文字訓練就是缺乏的,從繪本開始,腦袋建立的是圖像思考──一個想像力豐富的內在世界,卻缺乏對文字的好感和敏銳度,這對他們橫向思考有幫助,難怪老師上起課來,和孩子們之間的腦力激盪豐富許多,他們可以天南地北、無處不發揮那種「無俚頭」話語,幽默、風趣、甚至是搞笑,可惜,他們要學習的數學卻偏偏是個古板的老古董,一是一、二是二,一加一絕對不會有「王」這類的答案。豐富的想像力在這邊卻成了他們面對文字陷阱和思考縝密的殺手。
怎麼辦?平時,要求孩子好好的念完一篇文章,逐字逐句的唸好,沒唸好就重來;也請他們坐在桌前卅分鐘,好好地靜心寫完今天的功課,也許是解救這個困境的一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