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習情緒

──擔心他以此為習慣之後,不是傷了人就是傷了自己,後續的結果一定不是我們可以掌握的。

DSC06523.jpg  



 

    在我的教學生涯受到最大的一次驚嚇,來自於一顆柳丁。

    那時擔任科任老師,正在專科教室等待下午第一節即將到臨的孩子。五年級的這班總是在喧鬧中來到門口,所以我每一次都必需要到門口迎接他們,隊伍上樓轉角後看到門口當門神的我,就會倏然安靜起來,走路輕巧如貓,嘴巴似銜枚夜襲的部隊,魚貫而安靜的到教室門口。我常自問:孩子們是震懾於我像一尊怒目金剛的威嚴嗎?答案不得而知,似成公案。

    可這天我一如以往在門口看整個班級隊伍上得樓來,我以溫柔眼光迎接,沒想,迎面一顆亮黃的物體疾迫眼前,我反射性的偏身,「ㄆ一ㄣ~ㄆㄧㄤ」!身邊的窗子應聲破裂,碎玻璃飛濺如刀,那班孩子尖叫與高呼的聲音響遍全樓,我看到一顆圓滾滾的柳丁,靜臥地上的玻璃碎屑中,淌著黃澄澄的血液,在無數自身的反影中,兀自流著。

    安撫好孩子,制止了混亂,一張惶恐的臉來到跟前,原來這是有故事的:一路從樓下行來的隊伍,排在他前面的孩子不斷地用袋子故意的打後面的這位闖禍者,他氣不過,抓了袋子裡面那顆中午的柳丁,狠命的想要K前面那位「加害者」,他夠猛、夠狠、臂力夠大,可惜卻是力道夠、準度差,就直球入壘,望老師門面投來──不料卻是進了壞球帶,破了一扇窗玻璃。孩子很誠實,也惶恐,一直解釋他不是要「打老師」──那時全班都一起叫:

    「吼!打老師!打老師……」

    當然相信他的合理解釋啊!只是我真的給那柳丁嚇到──沒接過意外的迎面直球,還真有些驚恐。

    換那天上課,某生在我講課時突然回身雙手用力拍打了後座的桌,過大的聲響也把我給嚇了,像是走過巷弄突然給丟出了鞭炮嚇了一跳的心臟病。喚他起立,一臉氣憤,心知又是那種受害後的恐怖回擊模式,問了原因,果真是後頭孩子過於熱心卻成了別人的惱怒。

    「時間不對,方法更是錯誤!」我給他的結論清楚簡單。

    上課不應該有這樣回應,嚇到所有專心上課的、也嚇到那些昏昏欲睡的,欠了道德。更重要的是:情緒的發洩還有更好的表達選擇和思考方向。後來,我給他的小小反省是請他去寫出五種更好的處理方式,下課給我。孩子果然有理性的慧根,五條都是條條有理,每一個選項都比他表現的行為好,我教育他以後謹記。

    孩子在校一定會遭遇到某些挫折與衝突,或同學調皮作弄、或是自覺委屈受辱、或是天外飛來意外……甚至是給老師罵了,都會引起情緒上的激動反應。教育者接受「每個人都有情緒,孩子也一樣會有」的認知,但是,我們需要教育孩子們學習如何處理情緒,用最好的方式來面對,教育孩子們有些情緒的抒發是比較不好的──可能傷害別人或是自己,甚至引起終生的遺憾。像上述的那顆柳丁,或左或右、或老師反應稍慢一些,不是打中老師就是破了玻璃,不論是對生命的傷害或造成物品損失,都是遺憾,也都是不良的結果。

    每當我看到孩子對人怒目相向、對人口出惡言、對挫折以暴力的方式來對待時,總是多擔心了一些:擔心他以此為習慣之後,不是傷了人就是傷了自己,後續的結果一定不是我們可以掌握的。所以,從小就要給孩子知道、瞭解、甚至是必要的訓練與學習──只要出現不好的情緒反應,就應該要馬上給予及時即刻的制止和教導。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大人也應該要以身為則,在我們面臨壓力、挫折的時候,給予孩子們學習模仿的機會,千萬要謹慎的處理我們的情緒,這樣孩子們才會在良好的學習典範下,風行草偃,以後也才有可能會有好的情緒智商。

***

文刊臺北教育e週報526期(2011.11.03)

http://e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EDM=EPS2011110209191914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ll4ms 的頭像
    dill4ms

    然後呢?黑咖啡嗎?......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