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生一生在大甲任教26年,根據記載他教育嚴格,注重禮節、品格、守時等品格,「慈悲、儉約、謙遜」更是他耳提面命的教育內涵。在日本新式教育剛萌芽時,大甲地區人不甚接受,他是挨家找小孩來校,甚至揹受傷孩子來校,如此漸漸讓當地人感受誠意,讓任教的大甲公學校出席率和升學率成台中第一。
他更為後代感動是:他以一介日人身份,卻鼓勵台人子弟參與當代民主運動,就因此為當權者梗,百般刁難,甚要剝奪他當教師的資格。
何等諷刺的是:他一輩子都只是個代理教師,卻比日籍正式教師更有教育愛,視台人子弟更有情,這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如此情操怎不令人敬佩。
後來他是以死明志投湖自盡,出殯時大甲人送殯隊伍超過一公里,更甚者,他墓地後來遭逢土石掩蓋,他教過的學生竟然把後方土地買下,作為自己家墓護衛先生後地。
那日看到這段記錄後甚是感動,問了廟裡的管是人,探得先生墓地所在,就專程趕到墓前向先生行禮致意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