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旅讀小學 (28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350 橋頭國小 1997
.
很好,又一所「橋頭」入袋。
這時已經是旅程的倒數,沿台1線北走要去岡山,對,去岡山吃羊肉,帶皮的羊肉。
那日旅程前一日竟然碰到南部難得的淒風苦雨,冷冽的寒流竟難得的帶著水氣奔入高雄,沒得掃興,天氣冷就打牙祭去。


原本目標一改逕往岡山,也想去找岡山的空軍小學,這樣來到橋頭竟然誤入了老街。說是老街其實也不怎老,倒是那整齊有序、橄欖綠的長方形招牌令人印象深刻;老街就是一條居民的日常街,熙來的人群真的就是很平常,我抓著方向盤謹慎的開著,突然驚覺:這裡怎個露出暖暖冬陽?
我沒有轉台1,老街盡頭直走瞧見國中,心底想:國中在這裡了,國小就不遠了吧!再一個轉彎,就看到橋頭國小。
.
一條圍牆攬著校園內的大樹先出現,然後就是大門,內縮的大門三矮柱雙進,兩個門大小約略,不過靠近右邊校舍大樓的門用交通錐一字排開,應該是不常用。門左是有著圓錐頂的警衛室,門口似乎刻意的避開垂直的路衝,斜對對門的住家。
校地2.5公頃大,650餘的娃口26班,這是橋頭五小中人數、班級最多的小學。學校臨樹德路這側,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大喬木,簡直可以森林稱呼。

a350高雄橋頭橋頭(1997)230114
學校的名牌很特別不鑲嵌在大門,除了入門道右側有不顯眼的橫書校迷外,進入大門再前進十餘公尺有個圓形小廣場,那裡立了弧狀水泥牌樓,一樣低調的銀色校名大大的鑲掛其上。
.
老街附近其實還有個觀光糖廠,也還有一座小學,不過那又是另一次旅行的踏足之地。

@高雄橋頭,樹德路

擷取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9 樂山國小 1954-1993廢 2018拆除
.
先來記錄一個夢。
有一陣子我老是夢到一個奇妙的場景:我跑到一個廢棄的學校,放眼那方已是一片荒煙蔓草,遠山蔥綠,近草翠綠,眼下所見只有藍天、白雲和綠意。
我伸手撫摸著及膝的狗尾草,(對,看過Gladiator,羅素·克洛飾演的羅馬將軍那片麥田開場場景一般的姿勢),一路緩慢走向草原深處。
..
一瞬間,那學校突然在我眼前復甦,所有的校舍、花圃、樹木、操場在我眼前展開,我似乎是掉進時光漩渦回到廢校、拆校、毀校前的時光。
景象鮮明:雙柱校門進,一道石磚路往前,有一座小圓環,裡面是彩繪孔子立姿。
我的左邊一排沖天大王椰子,延伸過去是一排單層教室,懸簷無柱的走廊排列著數間教室,走廊面前數座水泥洗手臺。
校舍前有被木棧包覆成圓周椅的大樹兩棵,往前,我的右手邊是紅土操場,沿駁崁而下有一座小司令臺,上置單一旗竿,竿上國旗飄揚著。
紅土操場六個跑道,中間綠草坪有一籃球場。環操場遍植大樹,有欒樹、青楓、苦楝、雀榕、樟樹、還有兩棵高大的九芎,大樹群下還有矮灌木,包括杜鵑、山茶。
學校寧靜寂然,烈陽高照,我站在駁崁上,一片身心舒坦。
..
然後我走回校門的車上,他問我怎去那麼久?我回說:我喜歡這個學校。她剛剛跟我對話了好久,希望我常來看她。
他說:「這片荒涼的地方,你要看誰?」
「學校,一座小學校。」我說。
他笑著說我日夜想要看小學,產生幻覺了,笑著啟動引擎.....
目送學校漸漸遠去,末了我跟他說:
「我死了之後,把我骨灰撒這邊吧。」
...
我常常想起這個景,日漸的清晰,可是尋訪我曾經到訪過的學校卻沒有可以對映的場景。每每見過之後,總覺得夢境的這學校的某個元素是複製現實中另一所學校......
所以,夢中的學校其實是綜合了很多學校組合而成的「夢小學」?
.
這日放假,依例上網巡察廢校,今天突然找到了樂山國小。這學校在1993年廢校,而且在2018年1月15日,台東縣政府在廢校25年後以「達到使用年限」,並為危險建築而拆除,片瓦不留。

台東卑南樂山(1954-1993)201609

google map上2016年9月拆除前最後的殘照
..
「樂山」應名「藥山」,因為日據時代日人在此推展藥草種植以供給戰場使用而名,但取「樂山」優化。
隨著人口外流,1984降為知本國小分班,到1993年剩下3名學生後,縣府乃廢校,每日以交通車送娃去知本國小就讀。
學校廢校後,校園曾經為露營族的秘境基地,因為去學校山路難行,看露友分享坡度達40度以上,許多車輛都需要關冷氣爬坡,竟成了愛露友天堂。
..
照片是擷取2016年9月的咕狗影像,這也是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到訪卻發表的學校,學校早成夢境中的那片荒草之地,連個遺跡都沒有,不過,有機會我還是會去一訪。
時間不待人,少子化和人口外流是個時代大潮,許多的小學都會在這股大潮中迎浪而沒,我以有涯之力,看來也無法一一的記錄下學校容顏,果然,人生定有遺憾,也是一個道理。

@台東卑南,溫泉村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8 博愛國小 1948
.
友愛路很大,快慢車道之間還有安全島,也幸好有這設施,我才可以站在安全島上拍下校門全景。
在校園一隅的友愛、友忠交叉口,學校設了大型照牆,校名和彩繪拼貼圖案山丘彩虹飛鴿非常的吸睛。更引人注目的是旁邊安全島上還有一座紅白條紋燈塔,塔頂有一卡通白熊,手持綠色咖啡杯與快車道車輛打招呼,煞是有趣。


.
大門更有意思。沿著燈塔慢車道過來,一路是彩繪的透空柵欄杆圍牆,然後碰到一座石敢當,是的,這三字就雋刻在大石上,迎面就是學校大門。
大門雙柱內縮避車彎,然後以八根白磁磚貼底的大小柱成體,主要還是左邊高柱,柱頭有六面體頭飾,與右柱形成一大二小三進的電動推門,入門後廣場,再來就是「工」字主建物,再後才是操場。
左柱非常少見的懸空設計,一個偌大的「P」字造型,豎劃部份則是金字校名。後面是紅瓦警衛室。這畫面相當特殊,尤其是那「P」字,心想,裡面可以停車?

a348嘉市西區博愛(1948)231105
學校在西區是最大,校地3.4公頃,娃口千有二百餘,50班規模。友愛路邊圍牆一路漂亮,內植整齊的小葉欖仁,這樹四季樹冠分明,我來時綠意盎然,想冬日時應該落葉不少,想之前服務學校也有此樹,小娃美到冬日打掃無不怨聲連連。
.
友愛路一路過去是北香湖公園,這邊是文化路,學校在此有一巷內側門,應是幼兒園入口的城堡門,路口有一包子店,那日巡航到此看到有人排隊,遂下車跟風,其實也是飢餓蟲騷擾不安分,買了包子和前面排隊人推薦的咖喱餃,一吃頗有味道,又重新排一次買了一盒給伴手禮。
應該從此記住這關聯了吧,博愛--咖喱餃。

@嘉市西區,友愛路

擷取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7 昌平國小 1947
.
過二重疏洪道到新莊,在台1線高架段以南就是有名的新莊副都心地區,走進這邊,十幾、廿幾層以上的新穎高樓林立,天際線幾乎是給樓頂包圍成小片塊,仗著這樣的氣勢,區域始終都是以高單價房產著名。
.
我是特意去找昌平國小,因為那一陣子總是遇見城堡外型的學校,想要蒐集這類建築的學校,昌平在名單內。
.
學校在富貴、榮華、昌平、昌學路圍繞出的方正街廓之中(好個祈福大願),方正的校地3.6公頃,娃口二千一百餘,近80班的大校。
校門雙城堡大圓柱並立成一大門,右方警衛室旁另有一小門。整個門面寬闊,過圓樓門後方還有仿圓樓城堡、拱門廊道柱,一樓挑高直上天空的四層樓高立面,見面就是童話概念。

a347新北新莊昌平(1995)231101
.
其實這副都心還有另外一座新小學,比昌平小早個十幾年誕生的中信國小,一樣新穎、一樣大校。這裡的大樓若春筍迸發,沒多久經過就是一片陌生的街景和天際線。心想:這樣成長的樓房,再怎樣少子化,兩所國小怎夠啊?
.
那日拍完昌平小後就直往中信小,這是另話。

@新北新莊,榮華路

擷取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6 霄裡國小 1946
.
宵裡在八德,源於凱達格蘭族社名,清代前人口稀少,荒煙漫草為漢人稱為「九霄雲裡」地方而來,最著名是原住民和漢人共同開挖的宵裡池。
在地圖上八德區偏偏在霄裡池這邊圈了一個小小的尾巴,這大池也是每年秋冬落羽松的網紅地。

學校距離大池北方3公里遠,不過這邊還算是古宵裡區域,所以學校取這個名,那日也是拍完宵裡池附近的幾個落羽松後北返,卻誤進了學校前面的小巷子而拍下校門。
.
校前的路叫山下路,這路是一個封閉的半圓,一端進、另方出,這樣的街道也讓學校成了一個封閉腹地,前後左右都是綠地、田池,造成學校一個遠離喧囂的環境。
大門四方柱左右列,敦厚樸實,右方襯牆有校名,正面看有椰子樹錯落前後,左方警衛室前還有大棵木麻黃,沿著圍牆內多有植樹,一路延伸到操場邊,有意思的是操場邊有一尊巨大的孔子像。

校地1.85公頃多,二百餘娃11班,是八德九小中和廣興小人數最少的小學,雖然如此,八德近年靠著淨移入者多的關係,成為新興發展地區,應該沒有減班滅校的疑慮。

a346桃園八德霄裡(1946)240107
.
和學校的邂逅就是一個誤打誤撞,那日離開霄
裡大池已然天黑,天空是深灰色攬著,沿著宵裡路北走,不知道為何竟然就闖進山下路的巷子,遠遠的暮色中看到遠方的椰子樹招搖著,心想這邊就是學校了,遂勇敢的開下去。

@桃園八德,山下街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5 興隆國小 1945
.
僅有八千多人口的東河卻有五所小學,
五所學校小娃總數才230多,每所學校都是50上下,6班的規模,相當罕見。其中最大的網路紅校都蘭國小(系列#042),都蘭村人口密集,應是如是。


而興隆國小位在台11線上,附近沒有比較大的集村,住宅多是在路兩旁並列著,學校幾乎就是無圍牆校園,沿著馬路是操場和風雨球場,校舍在操場後方錯落著,這樣的安排其實挺合宜的,因為台11線往來的大車頗多,噪音可觀,但是經過這操場的隔離,後棟教室應該安靜許多。

a345台東東河興隆(1945)220710
整個校園1.7公頃大,長條狀地坪,綠植尚好。大門左高柱有校名,右柱相當矮,入門校區有一道,兩旁種植不少綠蔭。
那天就是純粹經過校門停下,剛好是疫情期間不便入校,雖然告示是說車輛不可進出,但我們也沒想要擴張解釋,就只有沿著學校繞了一圈走人。

學校這邊雖然也是東河鄉,但是離網紅包子店的區域其實還很遠,想買包子還得北上十幾公里遠,倒是附近有個八幡神社,據說這是台東還好保存好的兩個神社之一,而且是由日本人在經營。入門需要門票20元,雖然面積不太大,但是有人經營管理就是打理得乾淨,像是日本國內神社的移植版。往內走過去還設了一所「 太平洋戰爭戰歿台灣人慰靈碑 」,可見神社主人在地化的深化,頗有識見。
在這邊稍事停留,離開後下一個景點就是往南方不遠處的水往上流地質景觀區了。

@台東東河,興昌村

擷取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4 新港國中小 1957
..
去苗栗高鐵站時看到這學校的指示牌,心中納悶,我記得這學校距離高鐵有點遠啊?而且聽說她已經被廢校了不是?
於是轉身開過去。
這邊區域是高鐵的重劃區,街廓方正如棋盤,但也因為是重劃區,甚是荒涼,家屋新大樓點綴在許多荒草街廓中。

幾番轉折後,終於看見長條校舍出現,路口當心兒童交通標誌,前行兩旁路樹是新植的寶寶阿勃勒,想這樹幾年後變大樹,當季會有一路的金黃展招於天空。

門前黃網區超大,因為校門非常的大,入門校舍在電動折門左邊,鄰接一樓警衛室;右邊是矮牆綿延,上面有橫書校名。沿著馬路一路都是校區,整個校區有5.7公頃大,國小部4百餘娃19班,校地整個就是一個街廓範圍,完整的四邊形。可惜因為新建,綠植稀疏。

a344苗栗後龍新港國中小(1957)230709
..
大人後來跟我說,是因為縣府廢掉了豐富富田還有舊新港後,合併三校升格為國中小來此建校。翻閱校史,果然不錯,2014年12月眼前這校區才正式啟用。
.
苗栗後龍新港舊(1957-2014)241125
後來我還是往距離不到一公里西邊的舊校區看一下,現在那邊校舍還在,巷子裡面的教室目前變成國教輔導團和教研中心
小巷、街道依舊如印象,可是招牌已然改換,不過,還是要感謝縣政府沒有拆了這舊校區。

@苗栗後龍,校椅二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3 中山國小 1943
.
「要走?還是要繼續等?」他問。
我們停車在校門口對面已經一段時間了,千里迢迢來這邊,我不甘心空手而回。
這不是偶而,更不是突然,而是假日的日常。

是的,我拍了一堆假日校門口停車照,想想可以另立一個專題系列,名稱就叫「假日校門口的車」,啥車都有,高檔到海神、普通是鐵牛曳引車,國產、進口車都有,根本是一份汽車名錄。

我其實可以回家p圖,或是先離開去別的地方轉轉再回來,不過這兩個選項都花時間。特別是後一個,我試過很多次,從沒有再回來後那車會消失的經驗,因為停車的人就是知道這邊可以停到隔天早上。甚至隔天小孩上學了,車主還在睡大覺的都有!
國民素質!
..
校門樸素,右單柱配左警衛室,柱上有校名,柱旁接的牆上也有校名,警衛室前還有一個招牌,這邊也有教育研究暨網路發展中心。校地4.17公頃大,這也大到一個國中的規模了啊!而且娃口才6百多27班耳,真的地大人稀。

a343新竹竹東中山(1943)231010
不過後來造訪了122縣道上的員崠國小後才發現這哪算哪門子地廣人稀,因為員小面積相等,卻只有中山小的十分之一娃口!我的天老爺!給個概念:全校小娃們圍在操場平伸起手,還真碰不到隔壁同學的指甲!
.
來訪中山小實因為去看竹東火車站,這座站體日據時期設計,完工在光復後的車站,水泥站體還是很有40年代風味。然後也去看了對面的隴西堂彭家家院,保存良好的客式建築,也是勾起不少懷古情懷。

@新竹竹東,中山路

擷取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2 三和國小 1942
.
繞完龍潭大池要南返苗,這次捨棄國道,雖然那時間不是塞車熱點,但還是想跑個以前沒有走過的路,對!是因為車、因為喜歡被載,雖然手握方向盤操控車子的感覺很有快感,但卻日漸覺得被載才是享受。
.
我選了桃20鄉道走,這條路連結龍潭和新埔,在手機上規劃好龍潭-新埔-芎林-竹東-北埔-峨嵋-三灣-造橋-苗栗的long long trip,把車交給他,好整以暇的躺在副駕喝我的冰咖啡,還有拍照。

桃20有路名叫「龍新路」,不過和許多跨縣道路一樣,越線(縣)後就會把路名前後換。龍新路在過了三和國小後約莫1.7公里,會在路旁水田邊看到路標寫桃20終點,這牌子過後,路編就成了竹20,路名也成了「新龍路」,有趣極了。

擷取
.
這路是標準的鄉道,位階低,一路都是山景、水田和小村,這讓我想起還有一條同名的路也是一模樣的景緻,這條位在台中龍井到新社,越過大肚紅土台地的路,同樣也是相當的悅目。
.
快到學校前會進入一個小集村,路旁漸漸出現較為密集的村舍,遠遠會看到黃橘色一貫的屋頂,三株高聳的大王椰子(真的整校園就三株)突出於天際線,續行沿著低矮圍牆後就看到很漂亮的鵝黃眉飾三進校門。

a342桃園龍潭三和(1942)230808
這校門造型很常見,有門楣一大二小側門形式,可是這校不做平行的頂,而是略呈「V」型的折頂,兩側小門頂眉也是斜向中門,像是高舉雙手迎接的歡迎,加之鵝黃的鋪色,相當亮麗。

校地約1.1公頃,處於靜巷幽鄉的田野之地,娃口50左右,沒錯,又是一所50人小校。

@桃園龍潭,龍新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1 文化國小 1924
.
淡水老街三味,
鐵蛋、魚丸和阿給。當然,老街還有很多特產,魚酥、超長霜淇淋、烤魷魚......不過,後面的好像各地都會有,前三味大概就是當地特有。
有次停好車要找阿給,在車旁討論吃哪家?以往每來都是固定吃巷子下渡船那幾家,似乎是給制約了。
其實我都想吃別家,可就奇怪那腳不自覺的就走去那邊,反正那巷子啥都有,從買鐵蛋開始帶一盒,然後找店家來一套魚丸湯配阿給,走河岸聽濤看景,記憶的重複如此反芻。
.
那天在車旁討論阿給,突然某叔擦身過去又回來對我們說:你們要吃阿給啊,我給你說一家在地人吃的......
就這樣吃了真理街的阿給,一吃成主顧,從此口袋名單。也因為這樣看了文化國小。
校門三柱雙進,磨石子高柱只做了單純的飾溝,左牆上有學校金字名銜。大門對開有校徽鋼印中道。圍牆如大門一色磨石子柱牆有序,更有趣的是右側牆外有修剪整齊的小灌木叢,牆內則是綠樹參天,甚美。校地不甚大1.5公頃多,6百娃25班規模。

a341新北淡水文化(1924)220827
.
門前有綠地,門右前方和馬偕街交叉口的三角窗有一棟塗彩成地中海的藍白小店,那天吸引我的相機頗多快門,要不是那時胃袋裝滿了阿給,會很想進去一嚐,後來他果然就和同學來大啖一場,傳話說不錯!

#341,文化國小, 1924|新北淡水|真理街小學|百年小
真理街再往前,就是右側淡水國中,左側則是有名的小白宮,這又是另一次的旅程。

@新北淡水,真理街

#341,文化國小, 1924|新北淡水|真理街小學|百年小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0 牡丹國小 1940
.
牡丹小很小,校地1.3公頃,是雙溪四小中最小,娃口數最少的偏小,目前人數不足20。
學校位於山村牡丹,沿著牡丹溪旁有限的山㘭平地而建,兩條馬路前後包圍,山村景緻相當隱蔽。
校門作ㄇ字蓋頭,旁邊有對稱雙小門,亦有門眉,門面貼白色二丁掛;左牆英文、右牆中文校名,大字校名金字凸嵌中進門眉下。入門後有一圓環,和多數學校內的人物銅像不同,這邊看到的是一豎立的大提琴。
圍牆作波浪狀磨石子牆圍繞,沿牆都是高大茂密的榕樹,應該是這邊水氣充沛,鬚根和菟絲子垂掛、樹幹滿是苔蘚,甚是原始味道。

#340, 牡丹國小, 1940|新北雙溪政光路|南北雙牡丹
校前這路一直往山後開是一狹小的產業道路,那日就是取這路往後方山頭的貂山古道、燦光寮古道奔去。
.
牡丹村迷你的可愛,沒多少戶人家,老街比較多比鄰建築,牡丹溪貫穿村落。近年因為網紅推薦,原本遊客鮮少的牡丹,突然被炒熱,以車站為中心,附近有許多文青工作室、特色咖啡屋,但是街道狹窄,會車需要相當謹慎。
.
「牡丹國小」南北各一,另一所在屏東牡丹鄉199縣道上,是一原住民小學(參見另一系列040),校名是鄉名,鄉名源自原住民語,並因當地產野牡丹而得。
雙溪這牡丹實做「武丹」,也同樣是源自原住民的發音優化而來,先有武丹坑,以地取牡丹溪,再有集村和學校。
這區域是日據時代煤礦產區,當日要去的古道,也是昔日產煤運輸道路遺跡,不甚遠但卻是考驗腳程的好地方。

@新北雙溪,政光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9 大墩國小 2009
.
那次在梧棲,走著走著看到路牌叫「中二路」,這路標也太潮了,於是和他一路順著走。
這樣開車走著,突然導航上的路名竟然換成向上路九段!我跟他都覺得這九段太威了,於是一路順著向上路開開開,這樣竟然開到市區的民權路口。
一路當然有經過不少國小,不過我們中途只有停一站,就是大墩國小。
學校的大門左警衛室配右邊矮牆,牆上金字校名,校地面積2.2公頃多,學生八百30班,這個街廓有兩所學校,分別是大墩國中和國小,相當完整。小學這邊有一個小巨蛋造型的運動場管,煞是奇妙。

a339台中南屯大墩(2009)231127
大門對面的巷子街廓,一進去就感覺氣氛不同,所見都是和學校大致同年紀的豪宅,氣勢非凡。我們在這邊繞了大半圈,他問我這邊的環境挺不錯的,我挺認同,靜巷的確宜居,但想當然耳,這房家可能不是那麼親民,就這樣繞出去。

向上路頭有一座日式建築,那是幽居了33年的孫立人將軍故居,現在為台中市資產處管理,但是只有週日有開放導覽,我們在外面流連了一些,打算改天再來拜訪。

@台中南屯,向上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8 石泉國小 1925
.
租的車子沒附導航,老闆說大家都用手機啊,但是緣份就是會降臨。
回程要搭機時在學校旁的發咪買上機前的咖啡,停好車就望見隔條街的石小,當然要拜訪一番,反正距離班機時間還久。

門口那口雕塑娃相當吸睛:全身金黃,笑咧一張大紅唇,頭頂大盤帽,超有陽光意象,我喜歡!而且張手又擺著交叉腿,充滿童趣的況味,心想這一定是學校某娃的作品具象。

#338 ,石泉國小, 1925|澎湖馬公市|快要滿百的小學
回來一查,鴨八粒!這是學校2011年全校票選的吉祥物,楊同學的作品,喚作「永安娃」,頭上那不是盤帽,而是金元寶,官網上說頂著這元寶是希望學校有充足的經費好建設學校。
真是漂亮啊,這也顯示咱國家對國民教育是虧欠了多少,連娃都感覺深刻了!捉襟見肘幾乎是全國國小的顯影,相對於高等教育經費充裕的投注,這政府真的該要調整、重視國中小的教育資源了吧。

校門左右雙矮牆,右牆橫書學校黑體行書與英文,上面說的永安娃就位在入門小圓環。整個學校2.85公頃,目前350娃約16班規模,在澎湖算是大的學校。
校區給高大杉木圍繞,低矮的圍牆幾乎是無圍牆設計,站在操場極目,綠意十足,加上附近民房多不高,天空線相當的乾淨清爽。

#338 ,石泉國小, 1925|澎湖馬公市|快要滿百的小學

學校也很難得有校花、校樹,都是全校票選的結果,分別是九重葛和木麻黃,都相當的貼近當地的環境和生活精神。

澎湖風大,但是站在操場沒有感覺多大的風,環顧四方,覺得這快要百年的校園並沒有夕陽的沈重,卻有明亮的陽光朝氣。我喝著咖啡漫步,大人一直喚我該要趕飛機了,才踱步回車去。

@澎湖馬公,石泉里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7 雙溪國小 1937
..
從青草湖出來,莫名其妙繞呀繞的,竟然開到往寶山的路上,然後就迷路了。
寶山這邊地如其名,就是山區,所以老市區的道路不怎大,以前求學時代常來這邊山路騎車晃晃,但這次看見的地貌完全不是印象景觀了。拜竹科的擴展,沿路有不少樓宇,甚至是掛著看板的公司宿舍群,這樣一路開著就到了寶山的鬧區。
學校就在鬧區裡,附近的公家機構集中,我也是發現開錯了路想要迴轉,這校門竟然是一個很好的迴轉區。
.
大門牆柱分列,高柱橘色刀片狀立右,上有標楷體學校全銜,落款是前縣長,很少看到這字體的校名標示,著實讓我尋思很久。
柱後有警衛室,我車頭朝內停在校門前一會,突然路障打開,我慢慢開過門口警衛室,警衛先生在窗口對我招了手也沒攔住我,想是假日應該有開放入內吧?入內後有停車格,停好車。


眼前大樓外面圍了鷹架,似乎在做外牆拉皮工程,現在看到是有彩繪雛型。我走過穿堂後面就是球場和操場,整個校區3.2公頃多,資料顯示目前有300餘娃12班的編制,也是小班小校。

#337, 雙溪國小,1937|新竹寶山|寶山的大校|竹科邊
整個校園綠樹映天,不過都給周圍新建的住宅包圍,特別是操場邊的雙豐二街,一長排的對列嶄新樓房,根本就是個重劃區態勢,看來將來學校肯定會有增班的遠景。加上這邊已經算是竹科範圍的蛋白區了,區內新建案比比可見,未來應該是人口淨成長區,學校遠景可期。

@新竹寶山,雙園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6 埤頭國小 1936
.
繞近埤頭國小時,總覺得是走進一個小社區,其實埤頭真的也是一個小型的鄉村鎮,沿著150縣道以台19分成東西兩的比較明顯的聚落,埤頭國小就在東邊這聚落裡。
校門左柱右牆,柱呈現柱枝造型,上有金字校名。學校不大1.4公頃大200娃11班,入門後籃球場,往後就是給校舍包圍的操場,校園綠蔭頗多。

#336, 埤頭國小,1936|彰化埤頭鄉|鄉村小學校|波波
.
在北返的途中他看見路邊有波波草的看板,遂想一訪這可愛的花園農場,在田尾鄉間小路繞了許久才看到大門。

門票50,入內後沒有想像的大,仔細看這波波草,原來是細葉的七里香,農場主人說是用框架修剪成的,放小鏡頭看是挺不賴錯的,不過廣角就原形畢露了。

#336, 埤頭國小,1936|彰化埤頭鄉|鄉村小學校|波波
看他有點失望,我也沒想多拍幾張,上車走人,南走台1想上國道,卻驚見前方埤頭已然在目,乃穿過國一直衝埤頭。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5 南光國小 1935
.
再訪埔里時,隔天在民宿醒來他就說要去找鹹油條飽腹早餐。
都怪上回那家民宿老闆娘超棒的手藝讓人難忘,更讓我們認識到埔里的早餐標配,說真的我也是很動搖168的堅持,想吃一把。
於是去問了民宿主人。

他一面問我怎會知道鹹油條?因為他已經給了我附近早餐店的點餐券,而且他說對這食物也很陌生,我們外地來的反而慕名。
我跟他說了上一家民宿的經驗後,他一拍大腿說:「我也要來做自己的媽媽味道的鹹油條才好。」兩人哈哈對笑,也不知是不是尷尬。
他在旁陪笑,走出民宿後說我給了主人一個功課,他難了。我不置評,一路去覓鹹油條。

民宿主建議一家,是他後來去問了他媽媽得知的。我們順利的依照他的指示走路過去,就在南光國小門口找到,我們點好餐點後,看到校門已經打開,遂入門參觀。

學校很大有3.28公頃,眼下的校舍新穎,整個呈現橘、灰雙色外牆,且呈現一種放射狀的排列,都以活動中心為底向外擴展,黑瓦亮屋,操場也闊,這樣走了一圈甚至不知道要在哪邊停下用餐。

#335, 南光國小,1935|南投埔里鎮|埔里的鹹油條|埔
南光小目前是埔里規模最大小學,千二小娃46班,比老字號的埔里國小還大上一些。
我們找到操場邊的大榕樹下石桌用餐,原本想在旁邊一棟像是眺望樓的綠色欄杆階梯上,但想到也許有人要上樓作罷。

學校快百年了,但眼下的校舍是在2002年落成的新校舍,連操場都是新建的。學校在921時全毀,經過兩年的易地上課、復課後終於有了這新的校舍。
我一面吃的鹹油條,配著咖啡,雖然對168的毀敗感到內疚,但看到操場上一群早遊的親子,油然的感到幸福。

@南投埔里,中正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4 福連國小蓬萊分班 1954~1991
.
造訪最東點的三貂角後,我們還順道去了一個廢校,小巧玲瓏只有兩間教室,就在台2線路基下,說秘境不為過,因為車水馬龍的台2線上看過去就是樹林,甚至旁邊的舊草嶺環狀自行車道就在屋頂邊通過,不注意看板的話,乍以為那是住家。
.
這是福連國小蓬萊分班,當年是考慮到萊萊、鶯歌石及大堀的娃走路來卯澳本校上學路程太遠(步行距離約4公里),遂在1954年設立這只有兩間教室、一個小廣場的分班。
學校在1991年廢去,想當然是因為這區域娃口減少,更重要的台2濱海公路在1979年全線通車後,交通日漸便利之故。
.
現在這校區歸東北角風景管理處掌管,包租給民間經營咖啡店,咖啡雅座不多,平日去時人數寥寥,而且是年輕的老闆一人撐起全場,除了咖啡、飲料還有簡餐,那天他點了炒泡麵配咖啡,看他吃來狼吞模樣甚是好笑。

庭院一棵大榕樹,老闆製作一隻碩大台灣藍鵲模型吊掛,環狀木椅在暑氣甚濃真夏午後,海風透過前面的防風林吹來已經是熱氣迎面,我手中的冰咖啡已然成了熱咖啡。



屋前小徑一路可以下到海岸的萊萊地質區,海蝕平台上不畏炙陽以英姿拋竿垂釣者眾,立影甚是吸引我的按鍵,在那邊消磨了許多的電池。

踩浪夠了,遂回學校,這邊不論是室內、或是戶外看去已經沒有學校的氣息了,我尋覓了許久還是放棄,湊著想要有的話就是廊下吊椅,我請他坐了上去拍照,想像他幼兒時玩鞦韆模樣。

上屋頂有環狀愛心,透過愛心可以和灰濛的龜山島合照,他問我要照否?我笑著搖頭,拍了空照離開,回到台2路口,一陣自行車隊呼嘯而過,他們果然忽略了這休憩景點,而我一回頭卻看到許多小娃在教室的讀書身影,滿意的離開。


地點大概在台2,北往南109.5K路標過去再200m。
#寫此篇時看到咕狗地圖上已標示永久停業撥電話也無人接聽
#若要前往者請先確定是否營業

@新北貢寮,蓬萊街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3 建功國小 1896
.
建功小是苗栗地區的小學老大,1896年日人建立第一批的國語傳習所之一,至此成為苗栗地區現代國民教育的濫觴。
學校有2.5公頃多,娃口千二餘46班,因為位於苗栗兩條南北主幹道之一的中正路,又是老學校加上近年校舍已經更新,一直都是明星學校,不過因為人多道路小,上下學時候這邊塞車嚴重,有次在旁邊的車行地下道給塞了許多,正在納悶怎回事?一上平面才看到大排的車陣而了解。

a333苗栗苗栗建功(1896)220910
校門暗紅大理石三柱雙進門,左柱金銘校名,入後校舍曲線雨遮,然後就是回字校舍,門面原本舊校設時候有高大椰子樹,改建後椰子樹稀數鏟去,換植較矮的椰子樹、小葉欖仁、榕柏等。
學校北側外有天橋,校區整個像是倒轉的L形,北側操場,街廓的北方一角還有縣立體育館,這是苗栗許多體育競賽的場地,所以學校的體育社團和活動相當的活躍,可在榮譽榜上看到學校的身影。
.
校區的東邊有玉清宮,供奉關帝君,是苗栗地區傳統的信仰中心廟宇,每年春節、關公誕辰等重大宗教節日附近都是塞車成為日常。

@苗栗苗栗,中正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2 豐裡國小 1913
.
離開雲山水民宿後,行程是繼續南下,但先去豐田社區走訪。
這邊是日據期的移民村,不過日式的生活環境已經被消滅,只能憑藉著解說牌和少許痕跡觀賞,像是原本的神社也已經改成台式寺廟,周圍有兩所國小:豐山國小和這所豐裡國小。

豐裡國小在日據時稱為
豐田尋常小學校,是日籍生就讀的學校,穿過現下學校校舍穿堂過去,校園裡還留有一棟小禮堂,其實這原先是當作劍道館設施。
建築保存良好,瓦屋頂現已改成仿瓦鋼片頂,其餘的主結構都保存著原先的建築風貌,進入還可以看到當時的撐頂木梁,甚為古樸。門口有小圓環,內有先總統半身像,正前望去還可看到小禮堂前門口「百年樹人」橫扁。

a332花蓮壽豐豐裡(1913)130822
.
整個學校有2.6公頃多,但是學生不足百,只有70餘娃,遠點的市區豐田車站旁的豐山也大致差不多,這邊就是農田圍繞的小集村,難以想像七、八十年前這邊是菸草種植大國,田村多半是日本人,據資料1913年日本北海道有八百餘人移民到此聚居、那1920、30到40年代末,附近市集是夾雜著日文、客家話的情景真的難以想像。

沒錯,這邊也是花蓮的客家移民村,1920年代日人邀集的西部的客家人到這邊墾集、當日人的佃農幫忙種植菸草以及其他作物,形成村內日人、村外客家人的特殊情景。

上文提到這邊鮮少留有日式遺跡,倒是學校旁、對面還可以覓得移民指導所、移民墓園、移民紀念碑等,沿著中山路往鬧區去還可以看到舊神社鳥居,不過現在鳥居上懸掛碧蓮寺招牌。

學校對面還有一棟充滿日式風情的黑瓦建築,日式的廊道,門口燈柱還懸有大紅燈籠,這是一棟原是日本派出所的古蹟,現在是客家生活館,不過到訪時沒有開門,只能繞著拍照。

學校很美,門口高挑的椰子樹在藍天下格外高聳,配上校舍的白牆條柱,很有寧靜致遠的風味。

@花蓮壽豐,中山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1 土城國小 1913
.
浪漫台3線來到土城,發現學校就在附近,二話不說轉過去。
一開始找到的是金城路的門,拍照時怎麼看都覺得眼前這雙水泥柱門不似「人君」,攔了從門奔出的路人甲得知要繞到另一邊的興城路才是正門。一字之差,馬涼馮京,亂是可惱可笑。
.
學校很大有3.2公頃,是土城七小最大校地面積者,娃口不少,兩千多娃84班大規模,幾年前還曾有百班的編制,非常的大。土城這邊是雙北新興人口移入區,有這樣的規模小學無可厚非。

a331新北土城土城(1913)230416

校門柱牆相對,左邊有警衛室,屋簷上金字英文校名,旁邊高柱上中文校名,其實望內看第一棟大樓外壁也有更大的校名鑲嵌其上。右牆很有看頭,大樹雕塑造彩生動,讓人忍不住再看幾眼。

校地呈現六角型,校舍以一個略近左倒的「凸」字形佔了多數地基,建蔽率頗高,就是校舍一整圈環繞中間小小的球場,而操場在校舍東邊靠近金城路,也就是我第一次拍照的後門區。
繞了學校一圈後,隨即上車繼續台3之旅。

@新北土城,興城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