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4208  

    在國教十二年即將來臨的當前,對於這項政策有許多的討論,其中最讓老師們和專家引以為憂的就是──直升高中了,不用考試,那麼孩子就不會去認真看書,將來孩子的素質將大幅的下降。

    我想的是:別鬧了,現在才講這樣的話啊!還不是你們(我們)大家造成的。

    某一天上課時,我突然聽到自己講了一句話:

    「這個很重要喔,一定會考出來……」

    說完這句話,我給嚇住了!

    因為,我在不知不覺中,我正引導孩子一個市儈的學習態度,還有一個「現實」的計較心理養成。轉身看著投影幕的我,真的是有種深深的羞愧──什麼時候,我竟在潛移默化我的孩子朝向一個「以考試為中心」的學習態度呢?

    擔心孩子因為不考就不會去讀書,因為不考就不用心,那就應該從我們大人(尊親、老師)腦袋的思維和表達的言語來檢討!和我一樣,有多少人在思考孩子們「讀書」這件事時,是不用「考試要考」來評斷書本或知識的價值?身處臺灣這樣充滿著各類考試,以及傳統以讀書為上、名校為最好衣裳與裝扮的文化思想中,我想,應該少之又少吧!大部分的時間,身為爸媽的都會這樣說:

    「去!去!去唸書,考差了你就死定了……」(扣零用金、不準玩電玩,或是一頓「粗飽」……)

    身為老師的也可能會說:

    「你若是沒有考XX分,就罰寫吧!」

    好吧!這個社會的整個教育環境從家庭到學校、從教室到安親班,哪一個不是用「以考試領導教學」的標準來思維、來行動、來執行所謂的「學習」與「教育」呢?

那天孩子來跟我說他想要學小提琴。我問為何?我想知道的是:「學習動機在哪?」

    「我覺得每個人都要學會一種樂器,這樣人生才有樂趣!」

    雖然說人生的樂趣有很多面向,但是,聽到他這樣的體悟和期望,我的確感到無比的高興:因為我知道,這是興趣,有興趣的學習,我們當爸媽的,肯定是賺到了──賺到了「少了叨唸的氣」,以及孩子「不耐煩的臭臉」。

    以學習的心理角度來看,理想上「有興趣」才是讓一個學習獲得最大效率和動力的來源;可是,在現實上我們無法要求咱的孩子在每一學科上都「有興趣」啊!因為某些學科就是「無聊」二字為本質,況且,每個孩子的「資質」也不一樣啊!偏偏在孩子的學習上,這些無聊的學科又是往後他們學習的基礎呢!若是別用「考試」來思考與領導「唸書」這檔事,那該要如何是好?

    我想了很久,最後找到一個很好的說服道理。

    我開始不說「這個會考、很重要」了,即使習慣上還是說了,也是說:「記起來,考試碰到的時候,你會有更好的心情來面對試題,而不會讓沮喪包圍了你……」

    事實上,「唸書」對孩子一輩子的人生意義,絕對不是單純的只有面對(應付)考試。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累積面對問題時,能提供更多的解決問題的資料庫。也就是說:每一個學習最後的目標,是在幫助人在面對困境、危機、抉擇……等等人生挑戰時,能夠有更多的解決路徑與方法,而考試,只是這學習過程中一個挑戰的檢驗和模擬演習吧!

   我這樣說:

    「記起來啊!這字要會寫,免得寫錯給人笑話了,到時候你會……很囧,很糗!」

    雖然這句話的真正翻譯還是等於:

    「這題很重要,一定會考出來的。」

    可是在思維的差異上,卻是引導孩子:累積自己的能量,面對挑戰時,你可以有能力──面對挑戰,而且,迎刃而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ll4ms 的頭像
    dill4ms

    然後呢?黑咖啡嗎?......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