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格式就要做好
──看起來似乎是形式主義的東西,在我看來卻是教育過程中一項很重要的學習
孩子終於交給我他遲交了很久的作業。
可是,我還是給他退件。他一臉莫名的問我,我跟他說:「格式不對!」
「欸!老師……我明明寫了啊!」
我端出其他孩子的作文給他看:
「你覺得你這份作業和其他人有什麼不一樣?」
他諾諾的說:「紙不一樣!」
「好樣的!」我心想儒子可教也,還記得之前他一定會跟我辯論到底,這次他沉默了許多。
我說:「你終於寫好了,不簡單,很棒!可是老師要和你說抱歉!因為你的格式不對……」
其他孩子的作文都是寫在我給他們的A4大小的稿紙上,他給我的卻是寫在一張B4的稿紙上。
「昨天請你補寫時,我記得我還有給你兩張不是嗎?哪去了?」
答案是放在抽屜。
「OK!那就明白啦,老師有給你工具,可是你放棄不用,那我只好麻煩你重抄一次到那兩張合於格式的紙上吧!」
他還要和我辯些什麼,我把他那張拿過來,然後問他:
「瞧瞧,你這張若是我收下來,是讓我傷腦筋,我該要怎樣裝訂呢?是展開來,還是……折起來?或是附上一張資料袋訂起來,然後把你這張放進去就好?」
「是不是?你寫好了作文,我很高興,可是,這東西需要全班一樣的大小,甚至是你自己要的一樣大小,這樣我們班上的作文才會看起來美觀,整齊。老師這樣大大、小小沒個格式,不僅我批改起來不方便,學校要抽閱的時候也很不方便。更何況,這格式不就是早就規定好了嗎?既然是規定,就麻煩你遵守這個規則,你若不喜歡,在開始的時候就應該要提出來討論!」
他有點不甘心的拿回去抄,一節課後,他交回來了,我說:
「沒這麼困難吧!你看,很快啊!要去做了才知道難不難!」他露著一臉傻笑看我。
教育有兩條主軸,像是天平的兩臂,一面是講求團體的紀律,全體一致,個人特質在此像是雨落大池,消失於無形;另一方則是追求個人的展現與發展,群體的要求則被視為阻礙的大石。這兩個面向因為時代、社會背景的不同而讓天平傾斜到某一方,那是因為在某個特殊的時空下,某方面會比較重要,教育就會望那個方向傾斜,可是,即使如此,並不表示何者較為重要,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理想與目標的討論。雖然現在的教育似乎讓天平傾向個人發展那面,可是,在班級的團體生活中很多事情還是需要一致性的要求。
在作文寫作上,除了要求孩子們要認真寫作,依據老師的指導來寫作外,我也相當要求格式:一定格式的稿紙寫作、題目要空四格、每段空兩格、標點符號佔一格,這些看起來似乎是形式主義的東西,在我看來卻是教育過程中一項很重要的學習。
格式當然重要!有人會說:內容才是要學習的目標,格式是次要的。可是老師要說:「沒有格式,內容再好也是枉然」。不是嗎?一個簡單的報名,若是不用主辦單位規定的格式,表格,甚至連敲門的機會都沒有!抗議嗎?要參與遊戲就得要照規矩來,舉世皆然!其實,真正去探討比賽要求到連表格都一致的形式要求,真正的目的並不是死腦筋的食古不化,或是刁難比賽的人、讓行政程序或是辦理的主事者可以較容易的處理(或許也有這個功能吧,我不否認!)其實,它真正的目的是讓比賽更公平,去除形式外表上的雕樑玉砌的裝扮與裝飾,能夠讓人真正的看出比賽所要達到的內容,而不會讓無關緊要的華麗外表影響了比賽的真正公平價值。所以,內容不就是要在同一格式下,才能彰顯它真正的優劣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