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那天我看到你對著班上的司令官吼叫,那場景真的讓我很傻眼,因為我不太相信眼前的你就是我印象中那位溫文儒雅的孩子。我仔細的回想了一下,發現這並不是你第一次這樣了,之前,也曾經看過你近乎失控的對著同學發飆,近乎狂怒的表情是猙獰的面貌,完全讓我無法和平時你堆滿笑臉的可愛相提。
「你遷怒了……」我心底這樣想。
我當然知道你為何會這樣,因為你犯錯給老師處罰了,對於這個處罰,我想你是口服心不服,雖然老師已經告訴你為何要處罰你了──你已經重複犯錯而未見改善,經過了我一再的引導、規勸之後,仍不見效果,我說,若再不給你一點點的有「痛」的感覺的處罰,這個犯錯將會成為你的習慣,所以老師斷然的請你去反省。顯然,你還是心有不甘,一如許多人的思維:
「都是別人害了我,我的錯都是因為他們招惹了我,我才會有這樣的反擊!所以我沒有錯!」
聽來似乎有點道理,但是我要說:「都是歪理!」不是嗎?一如老師說的:
「你還有更好的選擇,但是你懶得思考,以當下的情緒反應來處理,可是這卻是最壞的一種方式。」
為了確保你的壞習慣不要再延續下去,給你的處罰是必要的。
不過,從你後來的遷怒,連帶著前面的過錯一起來看,我真的很擔心你的情緒管理問題了,而且,遷怒比之前的犯錯更加不恰當,因為若你所說前者是因為對方的挑釁、你的防衛,那麼對一個毫無瓜葛的人發洩怒氣又該要怎麼解釋呢?
我想到我國中時候的一次事件:那次我也給同學陷害了,沒有參與打掃時間搗蛋的我,硬是給那幾個調皮鬼拖下水,當然,那時的孩子總是抱著「能拖幾個就拉幾個」的心態,這是人性的惡質,總享用數量來稀釋自己的過錯,期望「因為很多人這樣做,所以我這樣也不算什麼」自我安慰效果,更圖以此減少受罰的程度。在他們口徑一致的指控下,眾口鑠金,我是百口莫辯,活生生一個「警告」入袋,滿腹的委屈在胸中無處可訴,放學時一位同學過來安慰我,我卻是一把無名火燒向他,當眾對他發飆,而且還把書包重重的摔向他,讓他的眼鏡掉下來,摔破了一個鏡片。
結果可想而知,放學隊伍一陣騷動,我又給訓導處留下來罵了一頓還外加罰站一小時的反省,更重要的是:那位好朋友從此和我有了距離,我知道他一定認為我是一個EQ低的人,也許他怕了我,也許是他週邊的朋友或是爸媽提醒他要和我保持距離,免得哪一天又給我的暴怒掃到了颱風尾,後來我和他還是有說有笑、也還是一如以往會交換便當,可是表面上的親善,卻也隱藏不了他對我多般的距離感,而沒有那種原先的「麻吉」味道了。
遷怒實在是下下策,如上所說:若你的怒氣、脾氣是來自於一個對你不友善的人、對你的挑釁和敵意,那麼你的脾氣還說得下有因果關係,雖然這是不好的處理模式,但是,怎麼說「遷怒」都找不到一個因果關係啊,所謂:「冤有頭、債有主」,你怎麼可以拿一個跟你毫無瓜葛的人、物來發洩你的情緒呢?那個當你情緒的代罪羔羊怎麼說都是何其無辜啊。
謹慎處理你的情緒,在開始的時候就應該要好好的想想該怎樣去處理,如果你真的給激怒了,給哇出了情緒了,記住,千萬別遷怒,因為那可就是一錯又錯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