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旅讀小學2 (5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674 頭城國小外澳分校 1968
.
2017年8月24日,各大媒體的教育版都有一則新聞:外澳國小開學只有2名小娃到校,其餘15名小娃因為家長抗議縣府要廢校而未將娃們送上學。
媒體用詞聳動,拒學、逃學、抗拒、軟禁.....造成一時的話題。

a674宜蘭頭城外澳分校(1968-2017)241208
緣由是學校主校舍被查出耐震係數不足,被公告危樓,開學前縣府要將17名娃遷回本校(頭城國小)就讀,也在頭城小空出六間教室,原班原師上課,但是家長怕因此廢校,群起抗議,甚至將15娃集中在某家中集體吹冷氣,不去學校報到。
事情當然後續是落幕。
但家長的擔心非杞人憂天,以危樓為名,果然在2019年12月8日拆掉了主建築,只留一棟廚房綜合教室和校門(感謝老天,留下校門)。

雖然新聞稿上縣府信誓旦旦沒有裁併校考量,但這樣的舉動其實已經是實質廢校了,官員嘛,怕得就是失了民氣,不敢說真心話。

我在當年就有預感最終學校將會消失,遂在九月時去拍了學校,當時剛漆成海洋藍色的教室頗美麗,吸引不少網紅拍照打卡,網路上還拜這些網紅之賜找到被拆掉前的校舍照片。
可惜我的照片已經找不到,沒有整理照片的習慣讓我不少拜訪過的小學不知道消逝到哪張記憶卡之中,期待哪天有時間整理會重見天日。

這天陰雨,想去漁港,就多開了一公里去看看校門。眼前所見已非當年,校舍原地已經成為當地居民的菜圃,當日細雨濛濛還見一位阿公在除草,校門雖有公告不可擅闖,但是顯然是多餘,除了像我這樣的校園控,哪個網紅會想到此打卡。


對面媽祖和千里、順風二將塑像仍在,只是我一直想不通,這臨海的雕像怎不面向海洋、而是留戀著這空洞的校園?祂們所顧盼的小娃早已經到3.5公里外的頭城小上學了不是?
#674,頭城國小外澳分校,1968|宜蘭頭城|2017實質
外澳這邊已經非以往漁村模樣,學校對面蓋了外澳遊客中心,一度還是宜蘭最多人氣的地方,某孩挺愛這邊,臨海民房後邊的沙灘,是夏日衝浪者的天堂,陽光、沙灘、海浪、啤酒、浪花上的比基尼,全是某孩這年紀青春的宇宙不是?

學校會真如縣府的承諾重建?
我不樂觀,這腹地太小,目測大概0.5公頃不到,加上後邊緊鄰的鐵路,光是隔音就是個問題,面前大海,眺望龜山島美是美,一旦風雨來可是浪漫不起,也非上課好環境,如今交通便利,往返頭城小已經不是難事,這學校啊,真的就此走進記憶了。

@宜蘭頭城,濱海路

擷取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671 胡適國小 1979
.
小學,承載著許多的「任務」,或是說「政治任務」。
看課程,受命于政治主張,承繼文化脈絡,連那校名的訂定都會難免的有濃濃的緬懷氣息。在台北市就有許多學校例子,像是:福星、銘傳、雨聲、雨農、懷生、永建、薇閣等等。

這沒啥不好,文化的內涵不就是這樣,反正政治正確就是主流,更何況這辦學的銀子本來就看大人的臉色,所以打從課程、教材、校名都是上面說了算不是?
.
那天因某事去造訪中研院,辦好後走南深路,想要順道(其實是繞路)到深坑吃個豆腐,這小學就在中研院舊大門路口對面,不過吸引我駐足的不是校名。
學校大名如雷貫耳,是紀念一代國學鴻儒來的,這人在國中課文裡母親的教誨的一文裡就已翩然烙印在腦袋中,和另一外大師的父親和橘子文章,算是國一生的深刻認識。學校在中研院旁當然也是因為當過中研院長的關係吧。

是校門那高聳的四棵大王椰子招手讓我停步的。那天天氣很好,背景藍天白雲、高高的椰子,一如我夢中的小學門面,不拍她還拍什麼呢?
除了拍照外,還特別徒步繞了學校一週,校園挺大的(幸福),從旁邊巷子的發咪門口看去,側邊教室的窗欄還彩繪了漸層的七彩色塊裝飾,一如門面上牆上的多彩編織圖騰。



後來直往深坑,南深路(深南路,109線道)挺寬的,彎曲在盆地南邊的山區,出來接北深路(106線道),右轉直達深坑老街,停好車吃豆腐。XD
這一路也是文山包種茶的故鄉,所以沿路會看到許多茶園、茶場的,若是以前我會停下來拍照,或是跟茶農買茶的,不過近年來已經沒有這樣的習慣了,所以一路走馬看花,就直奔深坑,而且這天我需要的是豆腐!

非假日來深坑,街道空曠,清爽!我和他在這邊隨意的找一家店家,叫了兩三樣臭豆腐料理,沒有踩雷,店裡客人稀疏,我們桌上就三道----清蒸臭豆腐、三杯臭豆腐還有炸臭豆腐,不是為了吃飽,就是純品嚐味道,沒想到竟然在和他閒話家常中,坐了好久......


#豆腐娘臭豆腐料理
#另外一提的是胡適的老爸就是台東有名的鐵花村命名的由來
@台北南港,舊庄街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670 澳花國小 1927
台9蘇花公路北往到和平前兩叉路,右邊標台9蘇花改,左邊原舊台9,現在改標為台9丁,直行過大濁水溪橋左轉進入澳花部落。
這部落屬於泰雅族,分為上下兩聚落,左道過澳花橋,遠遠就可以看到學校的身影。

# 670,澳花國小, 1927|宜蘭南澳|南澳鄉的原住民小
前行上坡左邊就是校門,階梯上去一個圓樓,校門高低三柱,左高柱上嵌有校名,有趣的是右邊兩柱有個門楣,上面有英文橫書校名,狀極趣味。正面看上去,有那麼點像是動畫主角單眼小小兵--史都華(Stuart)的素色版呢。

a670宜蘭南澳澳花(1927)230821
中央路一路前行,會到學校後門,一個大鎮石紅字雋刻澳花國民小學,入門後就是操場。整個校園呈現古樸的原住民特色,色塊彩繪、操場邊的竹亭等等都有。
學校基本和村落民居融為一體,建築甚是新穎,操場邊有一棵六百年的大樟樹,號稱全台校樹最老者。

# 670,澳花國小, 1927|宜蘭南澳|南澳鄉的原住民小
這棵樹長得頗有特色,主幹往兩側分岔生長,中間還有樹洞,姿態優雅似張手擁抱訪客貌;樹圍甚大,目測應該需要3、4位大人圍抱,樹冠極大,想來避暑甚佳。
# 670,澳花國小, 1927|宜蘭南澳|南澳鄉的原住民小
校區不大,站在這門口一覽全貌,只有0.99公頃,學生也不算多,幾年前還有上百人,現在已就落到70餘,這在南澳七小中,還算是娃口多的。

部落安靜得像是沒有人煙,我們在這邊繞了一圈也沒找到可以覓食處,只好開出部落,往下個聚落覓食去。

@宜蘭南澳,中央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668 士東國小 1940
.
士東小校地不大,就只1.76公頃,這在士林區21所公私立小學中不算小,但是要知道校地多寡可不是個絕對數字,這樣說吧,拿校地相近,也都是在1.7公頃大小的雨農小和芝山小來比就知道貓膩了。
是的,後兩者的娃口分別是7百和4百多,可士東小卻千餘,這樣的人/地比可想而知,所以士東小成了「回」字型校舍,操場在中心,而且向上發展五樓。
這樣的格局其實對上課影響比較大,新式的規劃則會把教學區和運動區分開,這樣相對會比較有教學品質。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日某孩突然說他想吃大甲的芋頭冰淇淋。
這一提我也挺想的,想那滋味噴鼻香的芋頭啊,不論是火鍋、芋頭絲、還是綿密的芋泥,怎是一個召喚可言。
但這一時半刻想奔去中都,難!某孩說:
咱要不瘋狂一點,搭高鐵一日來回?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63 青草湖國小 2006

我們是從明湖路寶山端一路順著山坡下去青草湖,學校就位在這坡道平緩處。
青草湖已非原先我所認識的環境,附近的山坡早已經給密密麻麻的房屋、別墅給鋪滿,因為這樣,政府面對這邊滿載的人口,蓋了這座小學,算是新竹市相當新的學校。

#663,青草湖國小, 2006|竹市東區|因應新設區人口設
整個校地面積2.5公頃多,目前有650多娃,在整個以科學園區人口為主軸的東區來說,還不算是很多小娃的小學校。
校門捨柱就牆,一堵斜襯牆躺在左邊,上邊以粉紅色的pop體字書寫校名;右邊則是以警衛室區隔一個小通廊,入內後就是校舍,色調與週邊民居相當一致,隱然有大隱於市的感覺,車行過去,不注意點還真的會錯過。
校地比較可惜的是新設校,校內綠植較少,建築新穎無綠樹配襯,就是少個味;另外,校地非方正格局,而是崎嶇不規則邊,東、北二方,客雅溪環繞,校地也是環河而建;有趣的是,西邊還有個週三夜市所在,真是多元環境。

@竹市東區,明湖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61 石岡國小 1899
.
已經有百年歷史的石岡國小在921大地震時全毀,隔年慈濟認養重建,沒錯,所以現目下的校園已然是全新的姿態,而且和其他慈濟認養的學校一個樣,磨石子水泥面,乾淨、清爽,一片單一色塊,頗有侘寂風範。

#661,石岡國小,1899|台中石岡|百年小學|921重建
校門雙層方柱撐起平頂,右邊是警衛室,入內赫見建築如晤,是了,曾經見過的東勢國小、集集國小、還有竹山、延平、中州等學校,那靜思堂合掌元素,在這些校園中如印記一般,一再出現。
a661台中石岡石岡(1899)240929
這次我們不是去看學校,來石岡這邊多數人是到訪東豐鐵馬道的停歇點,我們是專程去瞧瞧這邊的九房村的3D彩繪風景。沿著豐勢路進去,會看到九房巷標誌,一路前行可以看到路邊許多房子上有許多童話的彩繪作品。
我們一路走一路找尋巷弄裡的童話世界,有傑克模豆、阿里巴巴、三隻小豬、醜小鴨......好吧,幾乎囊括了所有曾經記憶的童話世界。這邊範圍不大,走路可以,但那天九月天還是熱,暑氣未消、頗感吃力。可幸的是圖案色彩未退,台地一時風起彩繪村,但是走訪許多地方的彩繪都已然褪色,可惜!

#661,石岡國小,1899|台中石岡|百年小學|921重建  彩繪童話阿里巴巴

#661,石岡國小,1899|台中石岡|百年小學|921重建  彩繪童話七隻小羊

#661,石岡國小,1899|台中石岡|百年小學|921重建彩繪童話三芝小豬

#661,石岡國小,1899|台中石岡|百年小學|921重建彩繪童話-綠野仙蹤

學校1.3公頃多,不算大,不過在石岡僅有了兩所小學中,娃口近3百人算是相對大,另一所是土牛國小,沿台3線過去就到,不過當天從石岡下坡直接過大甲溪到對岸石城,就忘記回訪。

@台中石岡,石岡街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55 潮和國小 1998
和潮昇國小(#638)幾乎是同時誕生的孿生學校,不論是娃口數,班級數和校地面積都大致相當。
潮和小人數5百出,校地2.27公頃,只比潮昇大了點,娃口卻少了些,在潮州放射狀的地理位置上,處於西北角,正好和東北角的潮昇形成犄角。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54 三侯國小 1961
這旅程中會碰到很多的學校,加上我想定了目標後隨喜而行,不走捷徑、不見得跑大馬路,甚至很多時候都喜歡繞個路,我相信這樣會有不同的旅遊風景和意想不到的美景。
所以,許多的學校就這樣路過了,也許只需要繞個彎就到,也是忍痛放棄。會讓我停下的學校大概就是特別,對,像是校名特別。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50 立仁國小 1942

虎尾人口7萬,卻有11所小學,這樣也造成其中5所學校只有百人左右娃口,各校娃口分佈相當懸殊,有點像是台灣的人口分佈,集中在三個中心極,其他縣市相對少很多,中心化相當嚴重。

三所娃口多的小學分別是立仁、虎尾和安慶,都是近千人,其中就這立仁小娃口最多,一千三百多,五十班。

攤開地圖一看就不難理解這原因。
三所學校都位於以林森路兩邊的市中心區。虎尾鎮街區略呈長條形,從東北到西南就是以林森路為中心向兩側延伸。
這樣的分佈其實受到地形限制,南邊虎尾溪,北邊嘉南大圳濁幹線,兩條河流就挾著虎尾鎮區,越過河就是一片田野萬頃。


學校面積3.6公頃,比不上虎尾和抌民,不過也沒差多少,但是娃口卻有落差。
校門成牌樓狀,大開中門兩旁各有兩拱門,全部以紅色二訂掛磁磚鋪貼,兩旁延伸無圍牆,改以綠樹為籬,樹木高大甚蔭。
入內校舍入門穿堂挑高,立面山牆甚是宏偉,校舍是2014年改建,甚是新穎。

學校附近有個虎珍堂,經過時看招牌竟聯想到虎標萬金油,三角窗點外牆以黑直條裝飾,頗有日風。他看到店售地瓜乳酪蛋糕,於是停車品嚐,的確風味特殊。
店員還介紹他們另外的果寮分店,續訪,果然日式風味更濃,邊巷甚至有鳥居,還可以寫祈福卡呢。

@雲林虎尾,立仁街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 寶山國小 1916
.
寶山原名草山,乃漢人入墾時一片荒煙漫草,1920年日人行政重劃取該區寶斗仁、草山聚落而更名。
原來寶山礙於丘陵地形,區域內多是墾殖地,後來新竹科學園區外溢北邊,一躍遂成國家科技產業重地,乃成真正寶山,區域內人口一反過去負成長,跟著科技人新聚落而人口漸長,房價也飛馳,今日新成屋一坪已然以近50萬。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5 長庚國小 2002

成立於1978年的林口長庚醫院(實際轄區是龜山)曾是世界數一的超大醫院,病床數達3700床,據目前的資料來看,仍是世界第二大醫院。

因應這樣龐大的醫護體系的人力後備,長庚在設置初就在附近也設置了長庚醫護社區,這社區36公頃的面積容納了2335戶,住民達到7千人之多。

這樣的人口規模,怎麼解決居民小娃的就讀問題?
就送山下的樂善國小咩,可是,等等,樂善國小校地1.8公頃,娃口也有1千,這可以容納社區的娃口嗎?
我們先來算算數,如果這2335戶一半戶數是單身,一半是眷口,那就有1100戶是會生娃的?這樣......樂善國小不就爆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這邊直接蓋一所小學。
長庚國小就這樣在2002年出現,開校初期借用山下文欣國小校舍,2005年一期校舍竣工後遷回,目前有娃八百多人,校地面積也大約有1.85公頃。

a645桃園龜山長庚(2002)240714

學校在社區的北邊邊陲地方,其實整個長庚醫護社區是一個屬性類似於美式鄉村社區,綠地與建地的比例7:3的優秀居住環境,各小區之間都是綠樹、綠地草皮環繞,而且非常少的水泥、道路鋪面,還原自然的地貌,整個社區就是一個公園,這個約1.5個大安森林的社區,真的是我所嚮往的居住環境,只可惜我非長庚員工啊!

進入學校路口有管制,需要換證,填寫訪客書,當日我跟警衛哥說,我是老師,我想要......話還未畢,他已經給我證件了,才得一瞻校容。

@桃園龜山,長庚里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4 永吉國小 1975-2022併



@台北信義,松山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3 蘆洲國小 1898
鄧麗君在六歲的時候舉家遷到蘆洲,她便入學蘆洲國小,成了蘆小第20屆畢業生,這是我尋訪鄧麗君行腳的第二處學校。
學校是去了,但是要想參觀文物館(校史室)需要提前預約,向隅。於是轉往筠牧塘看看那個小鄧小時候站在橋畔嫣然一笑的景點,不過此時的小塘已非以前當點,校舍改建後已經移地重建,好像來訪的人都會依樣擺個倩影校留念。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2 瑪陵國小瑪西分班 1951-2002

離開瑪陵國小後知道她有兩個分班,分別是瑪東和瑪西,於是奔赴這兩個早已經被廢掉的分班探查。
我先往比較近的瑪東分班去,這位於大同街的分班在1962年設立,比瑪西晚,卻在2005年早早廢去,而且到訪時教室早已灰飛煙滅。

尋訪附近人家,說就在幾年前給拆了,我到公路邊的駁崁瞧了半晌,山坡上一片野草,隱約看到有建築,回來後查了咕狗地圖,幸好2009年還有教室的殘影,就只是一間教室,而我看到的那間建築是瑪東里大會堂,到2012年時,教室已然在地圖上消滅。

同樣是為了因應當年基隆煤礦興盛期的人口而增的瑪西分班比較遠,在大華三路鯉魚坑附近,幸好教室還在,一樣是在公路邊的駁崁上,一道樓梯上去,可惜當天上了鎖。


我繞道旁邊人家院子裡,經過主人同意透過他家圍牆拍照校園,就一列教室,目測大概有三~四間教室,有大樹有小院,沒有操場,目前當農產展示中心,打掃有致,主人說這邊要假日有活動才會開放,其他時間沒人來。

這邊是以前瑪陵煤礦所在地區,沿著大華三路一路還有不少煤礦的遺跡,沿路沿溪北往,會到富民親水公園,那夏日炎炎,經過時有不少人帶著娃子在那邊戲水。

沿路續走會接華新二路,這邊就成了下山的道,一路走會碰到復興國小。

@基隆七堵,大華三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1 大隱國小 1948

大隱隱於市,沒有,大隱隱於野。
大隱國小位在四面都是水田的散村大隱社區,曾經這學校被喻為「不山不市」的偏鄉學校,學生人數170,真的不多,但是翻開三星資料發現:這廣袤大地、農田為主的大地上只有兩萬人,五所國小還有兩所娃口只有70左右,大隱這娃口算是相對的多。


學校離台7丙很近,這台7丙從冬山河始,一路西進通過羅東市區,連結三星,最後跨越蘭陽和台7接壤,是宜蘭地區重要的東西向道路。
但是三星這附近已然就是田野,學校算是新建的,很有建築特色,低矮的圍牆,大門有葉子狀的裝飾簷,矮牆以石砌,校名黑底烏石崁於牆上。
入內是停車場,再入內才是校舍,校地1.67公頃,校園建築頗有巧思,葉狀遮雨棚,還有不是整齊排列的校舍作橫「八」字的設計,連外牆都輔以大片的彩繪裝飾。

這邊離冬山梅花湖很近,所以跨越羅東溪之後,梅花湖畔又是一番景象了。

@宜蘭三星,大隱中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0 南華國小 1954

這台9線到壽豐鄉後,突然分出個岔路,一路直行經志學跨木瓜溪到吉安;另外一條是往北到鯉魚潭過文蘭再往東,一樣到吉安,這是台9丙線。
我問他,這怎走?
看地圖這兩條路從壽豐到吉安形成一個三角形,最短的路就是台9,可以省下一半時間和路程。
他瞧了地圖一會,說,直走好了,我說,你不想去鯉魚潭?
其實我想去的是銅門,銅蘭小、銅門小在招手呢。
他說,上回不去過了?咱一日雙潭來回,七星潭、鯉魚潭,鯉魚潭、七星潭。
天喔,那是多少年前了啊,當年的勇腳小娃現下已然少年郎啦,那年是鐵馬飛奔,現在是汽車當馬?
.
後來還是依他走了台9,順道去東華大學東湖繞一圈,結果碰上大雨,一路北往,來到南華小這邊。
.
南華小在台9丙邊,原來在干城,公路又以地下道方式相互連結了,咱就是從這邊到南華村,這樣繞來繞去是因為某孩要去吃同學介紹的無菜單料理餐廳。
先經過學校,校門簡約四柱,分成兩個大門進出,左邊雙圓柱坡道門供汽機車、右邊小圓柱階梯給行人走,位於大道旁的學校地約2公頃,不過娃口甚少,只有60多人。

#640,南華國小,1954|花蓮吉安|台9線、台9丙線的猶
臨馬路側圍牆上擺了許多大石,都彩繪了貓咪圖案,看得我甚是歡喜,縱然下著雨也要撐傘看上一看,直到他催促餐廳不等人之後,才上車離去。
這學校,有貓,我喜歡!
#兩津農莊


@花蓮吉安,吉安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dill4ms.pixnet.net/blog/post/70138218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38 潮昇國小 1995

我站在學校門口良久,端詳這校門藏了啥特點。
沒多久就看出校門的獨特,左邊這門柱,乍看以為是一根原木上崁了校名,納悶這潮州從來都跟伐木沒啥關係啊,再多看幾眼,轉了個角度後突然理解。
這不就是一隻右手提筆模樣,對啊,就是懸腕拿毛筆的姿勢;再往左邊看去,那中空藏著風琴折門的柱子,其實就是本書。
這真的是我看過最有寫意的校門了,明白昭示給小娃們理解:
來!進來就好好學習,從寫字開始!

a638屏東潮州潮昇(1995)240817
這是潮昇國小,潮昇不作潮聲,以行動為之,不光聽不練,少了文學浪漫卻多了點惕厲積極,挺好。
.
是日離開萬巒,沿187縣道就奔潮州,入市區要去剛整建好的日式園區瞧瞧,原本是公務員宿舍的園區經過整治後,顯得相當的清爽,而且聽說這是林少貓抗日事件的歷史場域之一,對於這初期抗日的獅虎貓三猛之一的史蹟,更讓我想要踏入瞧瞧。
那日炙陽,園區有租和服服務,見許多少女穿著和服擺拍,突然有點史觀混淆,百多年前貓少襲擊這官舍砍了不少日人,轉個時間輪,後輩卻在此哈日親日,這種歷史的黑色劇,讓我混沌不已。

潮昇還有座兄弟校,在華巖街的潮和國小,兩校校地相仿,都是2公頃左右,娃口數也相當,都是五百多,果然兄弟。

潮州人口五萬多點,市區維持相當的鄉城面貌,少有高聳大樓,天際線乾淨清爽。他帶我去吃一家燒冷冰,光聽這名詞挺有興頭,
可我說:
咱才滿檔的豬腳呢,瞧你嘴上不就是沾著油光?這樣又油又冰又燒,不怕鬧肚子?
他說,沒啥,吃就對了,於是入內喊了碗。待端上來一瞧,哈哈,不就是咱小時候吃的四果剉冰加兩顆熱騰騰的大湯圓啊。

吃著覺得許多美食都是這樣神奇寶貝化,就是異類結合的結果,做著做著竟然就成了一方美食。

@屏東潮州,北門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37 屏山國小 1965

高雄有兩座山值得一遊,一是鼓山區的柴山,這邊許是經營已久,步道設施親切,一路攀山步履輕盈,山頂又是風景無限,路上獼猴圍繞,甚是愜意與驚險。

再來就是左營這半屏山,這山是珊瑚礁石灰岩上部與下部砂岩組成,自清代就是文人筆下「屏山塔影」的風景地。但也是從清代開始,一路經過日據到光復後,這山的上半部石灰層成了水泥開採的重工,到目前山高已經從原來233M減低到181M。
此山在1997停止開採,政府逐年綠植作業進行,並在東側原水泥沈砂池改為滯洪池。這次我們也是從高鐵站後邊租了單車經過池子直達後方步道入口上山,可惜這邊步道設施未成,一路行來甚是艱難吃苦。

學校位於山麓西側,隔著台17線看見山稜南北走,校門在海功東路,此地原來是海軍基地,建校時撥地2公頃多給學校,所以建校初名「永清」,目前校地2.4公頃多,有娃近3百人。



校門對面是運動中心,來訪時已是午後近夕陽,剛一場大雨過後,雨青校霓甚是美麗。校門右邊高低柱,左邊警衛室配風琴折門,看去是三進門,實則我鏡頭廣角不夠,警衛室過去左邊還有以一座電動鋼推大門,然後才是相應的短柱,所以校門是二大二小四進,整個校門甚寬。

我瞧著這校立面良久,總算看到了我乍看時閃過的畫面,原來入門後的校舍挑高甚是宏偉,六層樓高挑高穿堂,山牆頂樓怎看就是無敵鐵金剛模型啊!雖然他一直說不像,可我就是覺得就是!

@高雄左營,海功東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