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這教室窗台一隅,整理過後的一景。
🥹
小娃子們在這邊擺了許多的「盆景」,就是拿了杯子、挖了苔蘚「擺」在這邊養,還有抓了小魚這邊「擺」。
說「擺」,是因為我沒看娃們怎樣照顧,多半下課興起瞧瞧,聚攏一起鬧一陣,跑了。
下課對娃子來說,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這些多半是同學吆喝起來的一時興起,日久了應該就會跟很多他們的小興趣一樣,枯了。許多時候我洗個手順便摸摸,唉呦,都乾了,就捧一把水餵了。
某天衛生隊某小娃來評分,跟我說,老師你這邊好亂好髒,我要扣分!是提醒還是警告?但我笑笑說,好,我知道了,謝謝你跟我說。
原來啊,咱班多時未得整潔獎,貓逆在這點啊,去看一下果然亂,水槽又多有雜草、枯葉的,扣分,應該!

成全小娃的好奇和興趣
😂
我不會因為這樣制止小娃不去養,只喚了領頭羊諭知要排好、要清理。
我願意成全娃們的好奇,就算這樣給扣分啥的,只要他們的好奇、興趣可以讓他們生命有段足跡,做大人的怎能不成全?
我想到咱家某孩小時迷上養蟲子,硬要把飼養箱放進客廳,說外頭蟲子會冷、蟲子會怕黑、會給貓叼走等等,我如他願成全。
這下,家裡客廳不時有果蠅翱翔,養蟋蟀的日子還得像是睡在野外一般,夜夜聽蟋蟀眠,野味十足。
😍😂🧐
成長就一回,現在娃的童年就那麼短,我希望娃們啊,快樂的成長。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33 溝壩國小 1919

最早這個地方叫「溝仔垻」,來學校這天就在對面「溝埧」清涼冰店吃了碗鐵觀音冰淇淋,銷魂!我對店名這「埧」字特有求知慾,問了老闆怎念、啥意,聊了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邊的名字。

但是,學校為何又叫「溝壩」?
更有意思的是,離開這溝壩村,在稍北邊台3線旁有一座稍古意派出所,眼尖的他發現,竟然叫「溝垻」派出所!
這下子咱開始展開柯南推理了,我猜這三個字都念「ㄅㄚˋ」四聲,因為這舊名「溝仔垻」。後來乾脆上網查,字典一查才知「垻」是異體字,「埧」要念「ㄐㄩˋ」是堤塘的意思。
據此,我們推論,壩與垻同字,埧,應該是誤寫之意。

一碗冰、一所國小、一個派出所竟然讓我們長了知識。



學校位在台3線旁,校地甚廣,校門雙柱貼朱色大理石,鑲嵌金字校全銜,銘黃色二丁掛牆上繪製了各色昆蟲,儼然就是個鄉村自然特色小學。

@雲林斗六,仁義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51 建和國小 1949
.
和民宿主人道謝時,他詢問我們下一站要去哪?
「環島,所以直接往南,今晚應該要宿屏東......」
他說他喜歡我們這樣悠閒的旅人。
「悠閒?」
一問之下才知道昨晚入住的五組客人,我們是最晚離開的,看著錶已經10點,我們相視大笑。
「來台東一定要做到一件事,那就是--慢,我們台東都很慢的啦......」他不是原住民卻說那音調,逗得大夥笑了一陣。
末了,他推薦去台9線上的射馬干社區逛逛,說那邊是個木雕村,值得看看,他這樣說。
..
其實我不是晏起,我習慣早早起床借了腳踏車就會繞繞附近,繞到想回去的念頭出現為止,回房後漱洗完畢吃完民宿主人早餐,大概就是那個時間,沒想這樣的安排竟然合了主人的調。
.
吉泰路直走,越過台9對面就是部落,沿路走,這社區一如許多原住民部落,棋盤的路撐起社區格局,依山而建緩緩上升,形成一個背山面海的社區。社區內的住宅多半不高,頂多兩層樓,整個天空線相當清爽,我從下往上看,筆直的道路一路往後方的山邊奔去,漂亮。
走著到十字路,看到路邊有一尊壯大的「公主與神鹿」木雕,後面住家院子邊推滿木頭,看得出這是木雕工作房。這村漾著濃厚原住民風情,一路都有木雕作品或大或小的佇立路邊人家院子旁,沿路的住家牆也常出現漂亮的彩繪牆,整個村子飄散著令人神往的氣息。

看解說,這村子是由頭目哈古,在文建會的指導補助下,帶領族人建立起一座木雕藝術村,哈古本身是知名木雕創作者,難怪村中無處不見木雕作品。
..
學校不在村子內,而是出了村口的台9線旁。校門很顯眼:一幢木製有頂牌樓,校名更是大字雋刻在一大塊原木上懸掛在門楣。
右柱旁還有一隻公鹿若隱若現,鹿的後方是原木片排列成的襯牆,上面有「建立有禮校園,和樂向學為先」的金字對聯,藏頭了校名、似乎也標示校園願景?
.
其實真實的大門在牌樓後,單柱中間配雙邊圍牆的水泥雙進門,間單樸素,學校1.26公頃,6班約60娃口的小校,後方是知本國中。

#351,建和國小,1949|台東台東市|公主與神鹿原住民雕
.
看我在校門拍照,突然有騎腳踏車的小娃停下來瞧我、對我笑著,還主動問我要不要進去參觀?
「我們學校很漂亮喔,你可以拍很多照片......」稍大的那娃這樣跟我推薦,表現出原住民好客的美麗。
不過那時要趕路了,只好笑著跟他說明並說下次經過一定會進去拍照:
「剛剛在你村子花太多時間了......」
一聽我這樣說,娃拼命問我有沒有拍到公主和神鹿,還有啥啥的,三個娃如數家珍的說了好多,好不容易才放我走。
..
只是這一別,也不知道下次再經過,會是什麼時候?

@台東台東,青海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50 橋頭國小 1997
.
很好,又一所「橋頭」入袋。
這時已經是旅程的倒數,沿台1線北走要去岡山,對,去岡山吃羊肉,帶皮的羊肉。
那日旅程前一日竟然碰到南部難得的淒風苦雨,冷冽的寒流竟難得的帶著水氣奔入高雄,沒得掃興,天氣冷就打牙祭去。


原本目標一改逕往岡山,也想去找岡山的空軍小學,這樣來到橋頭竟然誤入了老街。說是老街其實也不怎老,倒是那整齊有序、橄欖綠的長方形招牌令人印象深刻;老街就是一條居民的日常街,熙來的人群真的就是很平常,我抓著方向盤謹慎的開著,突然驚覺:這裡怎個露出暖暖冬陽?
我沒有轉台1,老街盡頭直走瞧見國中,心底想:國中在這裡了,國小就不遠了吧!再一個轉彎,就看到橋頭國小。
.
一條圍牆攬著校園內的大樹先出現,然後就是大門,內縮的大門三矮柱雙進,兩個門大小約略,不過靠近右邊校舍大樓的門用交通錐一字排開,應該是不常用。門左是有著圓錐頂的警衛室,門口似乎刻意的避開垂直的路衝,斜對對門的住家。
校地2.5公頃大,650餘的娃口26班,這是橋頭五小中人數、班級最多的小學。學校臨樹德路這側,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大喬木,簡直可以森林稱呼。

a350高雄橋頭橋頭(1997)230114
學校的名牌很特別不鑲嵌在大門,除了入門道右側有不顯眼的橫書校迷外,進入大門再前進十餘公尺有個圓形小廣場,那裡立了弧狀水泥牌樓,一樣低調的銀色校名大大的鑲掛其上。
.
老街附近其實還有個觀光糖廠,也還有一座小學,不過那又是另一次旅行的踏足之地。

@高雄橋頭,樹德路

擷取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9 樂山國小 1954-1993廢 2018拆除
.
先來記錄一個夢。
有一陣子我老是夢到一個奇妙的場景:我跑到一個廢棄的學校,放眼那方已是一片荒煙蔓草,遠山蔥綠,近草翠綠,眼下所見只有藍天、白雲和綠意。
我伸手撫摸著及膝的狗尾草,(對,看過Gladiator,羅素·克洛飾演的羅馬將軍那片麥田開場場景一般的姿勢),一路緩慢走向草原深處。
..
一瞬間,那學校突然在我眼前復甦,所有的校舍、花圃、樹木、操場在我眼前展開,我似乎是掉進時光漩渦回到廢校、拆校、毀校前的時光。
景象鮮明:雙柱校門進,一道石磚路往前,有一座小圓環,裡面是彩繪孔子立姿。
我的左邊一排沖天大王椰子,延伸過去是一排單層教室,懸簷無柱的走廊排列著數間教室,走廊面前數座水泥洗手臺。
校舍前有被木棧包覆成圓周椅的大樹兩棵,往前,我的右手邊是紅土操場,沿駁崁而下有一座小司令臺,上置單一旗竿,竿上國旗飄揚著。
紅土操場六個跑道,中間綠草坪有一籃球場。環操場遍植大樹,有欒樹、青楓、苦楝、雀榕、樟樹、還有兩棵高大的九芎,大樹群下還有矮灌木,包括杜鵑、山茶。
學校寧靜寂然,烈陽高照,我站在駁崁上,一片身心舒坦。
..
然後我走回校門的車上,他問我怎去那麼久?我回說:我喜歡這個學校。她剛剛跟我對話了好久,希望我常來看她。
他說:「這片荒涼的地方,你要看誰?」
「學校,一座小學校。」我說。
他笑著說我日夜想要看小學,產生幻覺了,笑著啟動引擎.....
目送學校漸漸遠去,末了我跟他說:
「我死了之後,把我骨灰撒這邊吧。」
...
我常常想起這個景,日漸的清晰,可是尋訪我曾經到訪過的學校卻沒有可以對映的場景。每每見過之後,總覺得夢境的這學校的某個元素是複製現實中另一所學校......
所以,夢中的學校其實是綜合了很多學校組合而成的「夢小學」?
.
這日放假,依例上網巡察廢校,今天突然找到了樂山國小。這學校在1993年廢校,而且在2018年1月15日,台東縣政府在廢校25年後以「達到使用年限」,並為危險建築而拆除,片瓦不留。

台東卑南樂山(1954-1993)201609

google map上2016年9月拆除前最後的殘照
..
「樂山」應名「藥山」,因為日據時代日人在此推展藥草種植以供給戰場使用而名,但取「樂山」優化。
隨著人口外流,1984降為知本國小分班,到1993年剩下3名學生後,縣府乃廢校,每日以交通車送娃去知本國小就讀。
學校廢校後,校園曾經為露營族的秘境基地,因為去學校山路難行,看露友分享坡度達40度以上,許多車輛都需要關冷氣爬坡,竟成了愛露友天堂。
..
照片是擷取2016年9月的咕狗影像,這也是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到訪卻發表的學校,學校早成夢境中的那片荒草之地,連個遺跡都沒有,不過,有機會我還是會去一訪。
時間不待人,少子化和人口外流是個時代大潮,許多的小學都會在這股大潮中迎浪而沒,我以有涯之力,看來也無法一一的記錄下學校容顏,果然,人生定有遺憾,也是一個道理。

@台東卑南,溫泉村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32 太平國小 1956

離開永靖時有點晚,這天在這邊成美文化園區流連太久,碰到週日下午北返車潮,一看兩條高速公路都是紅線一大段,馬上決定走台1往員林,轉台76東西向到濱海的台61北返。

走沒多久就看到地圖顯示左邊有座小學,轉向一條小小的巷道奔去。這巷道一邊是排水圳溝,它有個名字叫陳厝厝排水圳,他覺得有趣,笑得不要不要的像個小娃子,我說,這沒啥啊,鄉下地方你只要看到「厝」這個字的,多是表示這以前是閩南族移民,你忘記咱上回去溪湖有個阿媽厝嗎?至於為何叫陳厝厝,應該是沿用吧。

他想想說,那客家人的聚落呢?我說,你想想北部新竹、桃園,咱去了那麼多鄉下地方,怎沒個心得?
哦,叫「屋」,他說。對啦,就是叫「屋」,像是新屋、頭屋不就是。

想來咱這無盡的小學之旅其實不只是拍照,還有文化探索的內涵呢。我說,彰化這邊其實以前是閩客雜處,但是閩南族多,所以演變到後來客家人也被同化成「福佬客」了,血統客家,說閩南話,早上去的魏家就是例子。

這太平國小就在這排水圳旁,校門面對著圳溝。雙柱搭個襯牆,上面有彩繪的馬賽克童畫,校名在右側牆上以金字掛在木飾版上。
校地不大,1.08公頃,娃口也才2百出頭,埔心鄉總人口才三萬多點,雖然還有七所國小,但有三所娃口都在50上下,依據以往彰化縣府的鐵腕廢校手段來看,這三所可能早晚會給廢校。



後來我們還是沿著這陳厝厝排水圳一路走,好奇它匯流到哪?最後答案揭曉,它一直北流到員鹿路後匯入員林大排,這排可就大了!可有20餘公尺呢!

@彰化埔心,太平路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8 博愛國小 1948
.
友愛路很大,快慢車道之間還有安全島,也幸好有這設施,我才可以站在安全島上拍下校門全景。
在校園一隅的友愛、友忠交叉口,學校設了大型照牆,校名和彩繪拼貼圖案山丘彩虹飛鴿非常的吸睛。更引人注目的是旁邊安全島上還有一座紅白條紋燈塔,塔頂有一卡通白熊,手持綠色咖啡杯與快車道車輛打招呼,煞是有趣。


.
大門更有意思。沿著燈塔慢車道過來,一路是彩繪的透空柵欄杆圍牆,然後碰到一座石敢當,是的,這三字就雋刻在大石上,迎面就是學校大門。
大門雙柱內縮避車彎,然後以八根白磁磚貼底的大小柱成體,主要還是左邊高柱,柱頭有六面體頭飾,與右柱形成一大二小三進的電動推門,入門後廣場,再來就是「工」字主建物,再後才是操場。
左柱非常少見的懸空設計,一個偌大的「P」字造型,豎劃部份則是金字校名。後面是紅瓦警衛室。這畫面相當特殊,尤其是那「P」字,心想,裡面可以停車?

a348嘉市西區博愛(1948)231105
學校在西區是最大,校地3.4公頃,娃口千有二百餘,50班規模。友愛路邊圍牆一路漂亮,內植整齊的小葉欖仁,這樹四季樹冠分明,我來時綠意盎然,想冬日時應該落葉不少,想之前服務學校也有此樹,小娃美到冬日打掃無不怨聲連連。
.
友愛路一路過去是北香湖公園,這邊是文化路,學校在此有一巷內側門,應是幼兒園入口的城堡門,路口有一包子店,那日巡航到此看到有人排隊,遂下車跟風,其實也是飢餓蟲騷擾不安分,買了包子和前面排隊人推薦的咖喱餃,一吃頗有味道,又重新排一次買了一盒給伴手禮。
應該從此記住這關聯了吧,博愛--咖喱餃。

@嘉市西區,友愛路

擷取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7 昌平國小 1947
.
過二重疏洪道到新莊,在台1線高架段以南就是有名的新莊副都心地區,走進這邊,十幾、廿幾層以上的新穎高樓林立,天際線幾乎是給樓頂包圍成小片塊,仗著這樣的氣勢,區域始終都是以高單價房產著名。
.
我是特意去找昌平國小,因為那一陣子總是遇見城堡外型的學校,想要蒐集這類建築的學校,昌平在名單內。
.
學校在富貴、榮華、昌平、昌學路圍繞出的方正街廓之中(好個祈福大願),方正的校地3.6公頃,娃口二千一百餘,近80班的大校。
校門雙城堡大圓柱並立成一大門,右方警衛室旁另有一小門。整個門面寬闊,過圓樓門後方還有仿圓樓城堡、拱門廊道柱,一樓挑高直上天空的四層樓高立面,見面就是童話概念。

a347新北新莊昌平(1995)231101
.
其實這副都心還有另外一座新小學,比昌平小早個十幾年誕生的中信國小,一樣新穎、一樣大校。這裡的大樓若春筍迸發,沒多久經過就是一片陌生的街景和天際線。心想:這樣成長的樓房,再怎樣少子化,兩所國小怎夠啊?
.
那日拍完昌平小後就直往中信小,這是另話。

@新北新莊,榮華路

擷取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6 霄裡國小 1946
.
宵裡在八德,源於凱達格蘭族社名,清代前人口稀少,荒煙漫草為漢人稱為「九霄雲裡」地方而來,最著名是原住民和漢人共同開挖的宵裡池。
在地圖上八德區偏偏在霄裡池這邊圈了一個小小的尾巴,這大池也是每年秋冬落羽松的網紅地。

學校距離大池北方3公里遠,不過這邊還算是古宵裡區域,所以學校取這個名,那日也是拍完宵裡池附近的幾個落羽松後北返,卻誤進了學校前面的小巷子而拍下校門。
.
校前的路叫山下路,這路是一個封閉的半圓,一端進、另方出,這樣的街道也讓學校成了一個封閉腹地,前後左右都是綠地、田池,造成學校一個遠離喧囂的環境。
大門四方柱左右列,敦厚樸實,右方襯牆有校名,正面看有椰子樹錯落前後,左方警衛室前還有大棵木麻黃,沿著圍牆內多有植樹,一路延伸到操場邊,有意思的是操場邊有一尊巨大的孔子像。

校地1.85公頃多,二百餘娃11班,是八德九小中和廣興小人數最少的小學,雖然如此,八德近年靠著淨移入者多的關係,成為新興發展地區,應該沒有減班滅校的疑慮。

a346桃園八德霄裡(1946)240107
.
和學校的邂逅就是一個誤打誤撞,那日離開霄
裡大池已然天黑,天空是深灰色攬著,沿著宵裡路北走,不知道為何竟然就闖進山下路的巷子,遠遠的暮色中看到遠方的椰子樹招搖著,心想這邊就是學校了,遂勇敢的開下去。

@桃園八德,山下街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5 興隆國小 1945
.
僅有八千多人口的東河卻有五所小學,
五所學校小娃總數才230多,每所學校都是50上下,6班的規模,相當罕見。其中最大的網路紅校都蘭國小(系列#042),都蘭村人口密集,應是如是。


而興隆國小位在台11線上,附近沒有比較大的集村,住宅多是在路兩旁並列著,學校幾乎就是無圍牆校園,沿著馬路是操場和風雨球場,校舍在操場後方錯落著,這樣的安排其實挺合宜的,因為台11線往來的大車頗多,噪音可觀,但是經過這操場的隔離,後棟教室應該安靜許多。

a345台東東河興隆(1945)220710
整個校園1.7公頃大,長條狀地坪,綠植尚好。大門左高柱有校名,右柱相當矮,入門校區有一道,兩旁種植不少綠蔭。
那天就是純粹經過校門停下,剛好是疫情期間不便入校,雖然告示是說車輛不可進出,但我們也沒想要擴張解釋,就只有沿著學校繞了一圈走人。

學校這邊雖然也是東河鄉,但是離網紅包子店的區域其實還很遠,想買包子還得北上十幾公里遠,倒是附近有個八幡神社,據說這是台東還好保存好的兩個神社之一,而且是由日本人在經營。入門需要門票20元,雖然面積不太大,但是有人經營管理就是打理得乾淨,像是日本國內神社的移植版。往內走過去還設了一所「 太平洋戰爭戰歿台灣人慰靈碑 」,可見神社主人在地化的深化,頗有識見。
在這邊稍事停留,離開後下一個景點就是往南方不遠處的水往上流地質景觀區了。

@台東東河,興昌村

擷取

文章標籤

dill4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